绿研观点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中研绿金参考 | 第二期:专家学者热议美丽江苏绿色江苏建设与发展

>2020-9-30

 

专家学者热议美丽江苏绿色江苏建设与发展
 
编者按
作为外向型经济大省,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2019年,江苏省GDP迈上九万亿台阶,但新冠疫情带来的发展压力也愈发显著,江苏省需勇于担当,主动探索新的绿色复苏道路,引领后疫情时代经济绿色变革方向。2020812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就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重要指示精神,就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提出了具体实施意见。
本期绿金参考来源于912日由新华报业集团《金融汇》杂志社、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绿色金融委员会、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绿色金融助力美丽江苏建设理论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的建言献策。
 

一、江苏省委党校理论教研室主任陈蔚就“宏观微观双管齐下、加强多方合作”的主题进行了发言:

(一)从宏观层面来看,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环境问题是一个外部性的问题,如何通过具体的金融制度设计和产品创新转化成内生性的收益问题。第二个问题,在绿色金融研究中,要研究气候变化、环境风险等等怎么作为参数引入我国的货币政策与宏观政策双支柱的调控框架。

(二)从微观层面也有两个问题,第一是如何解决众多的国有和民营金融机构没有特色,如何应对大的环境变化的问题。第二,已有的各级政府绿色金融政策的效果如何评估。

(三)建议中研院智库也要加强与人大、政协、党校的合作。让绿色金融的研究成果进入党校的课堂,让更多的干部掌握这种理念,更好地落实绿色金融政策。

二、江苏省发展与改革委规划处处长孙志高就建设江苏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之路提出了三点建议:

绿色金融是建设美丽江苏的强大支持,做绿色发展、做环境治理需要一种理想和情怀、责任与担当、务实与进取、使命与创新。江苏的绿色金融应走出一条有特色、有亮点的发展之路:

(一)从微观做起,首先是要聚焦特殊的企业、产业、行业,攻克在环境污染方面的重点技术难题。

(二)要着力研究一些空间与区域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成为美丽江苏的现实样本。

(三)应着力建设国家级的产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实验室等未来在绿色环保领域的平台载体,这个平台载体除了金融界、环保界,还需要企业界的深度参与。

三、江苏省政府研究室原副主任潘珺强调了关注“建设美丽江苏中的老年人群问题”的迫切性:

美丽江苏建设除了关注自然生态的发展,也要关注社会生态的治理,关注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群的生活状态。现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加剧,据社科院的研究预测,到203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25%。基于这样的背景,在GDP强劲发展的同时,也需要给老年人群更多的关注度,充分利用老年人群的资源和红利,在推进美丽江苏建设进程中,也让广大的老年人更有幸福感,更有尊严。

四、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潘根兴就“绿色农业的跨界合作”提出了建议:

目前发展绿色金融涉及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工业经济方面,农业领域的覆盖面还有待加大。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健康的环境、和谐的生态和健康的产品,在绿色农业发展的创新上需要更多的关注度。过去的二三十年,我们国家学习美国的机械农业,学习以色列的灌溉农业,但缺少中国特色的绿色农业,在未来的建设中,要将绿色农业实施跨界发展,汲取中国传统农耕的智慧和精华,在健康的技术和环境下发展中国特色的绿色农业。

五、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书记、绿色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志青就“绿色与金融要素融合、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提出了建议:

(一)当前绿色金融的发展适逢其时。现在国家和地方都更有能力,江苏政府就提供了大量的财政贴补,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要想发展绿色经济是不可想象的。在国际形势面临极端的不确定性情况下,“美丽江苏建设”要谋求更高质量的发展,要用更高的效率来推动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传统的经济金融产业面临巨大的转型升级需要,核心就是加强要素整合的效率。绿色金融就是把绿色生态要素和金融要素结合起来,形成“1+1>2”的效果,促进转型升级,推动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并承受住极端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

(二)绿色金融需要顶层设计。之前推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现在已经扩大到“六省九区”,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发展,要有体系化的建设。要把环保和绿色的发展成为一个市场行为,让生态环境的效益通过金融的支持、通过经济的方式转化出来。

(三)从人文的角度看,绿色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要子子孙孙幸福地生活下去,这是中国人特有的道德追求,这也可以保障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一脉相承。

六、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地球关键带科学与技术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郭红岩强调了维护地球关键带的重要意义:

建设美丽江苏不仅仅是希望绿色美丽的环境给我们带来健康的生活,更希望这样的绿色环境能造福后代的子子孙孙。作为与人类联系最密切的地球圈层,地球关键带对于维持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关键带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依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规模。

长久的环境收益需要去积极探索地球关键带生态系统的服务和价值,如何进行量化和评估,并通过绿色金融有针对性地支持,这是一个长期、艰巨但有意义的工作。

七、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张成从政府如何统筹发力的角度提出了建议:

在当前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迫切需要提升我国绿色经济竞争力,构建新型国际和国内产业链,促进经济与生态绿色发展。对此,绿色金融将承载着更重要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江苏要围绕绿色新基建、绿色贸易、绿色治理等热点机遇统筹发力,为绿色金融发展开辟更广阔市场空间。

(一)要善用科技赋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可以充分应用到绿色认证、防范洗绿、差异定价、环境信息披露等绿色金融的基础设施和规范领域,提高绿色识别能力,降低绿色认证成本、融资成本和交易成本。

(二)要融入重大战略。国务院确定的首批五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有三个在长江经济带,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先进经验和突破性做法,值得江苏借鉴学习。在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与一带一路衔接互动的大背景下,相关省市应协同发挥他们在监管、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协同打造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和股权投融资、绿色指数产品等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协同构建跨区域专业化绿色金融机构,协同推进跨区域绿色金融监管。

(三)要完善标准体系。中国绿色金融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一部分归功于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但是,我国绿色金融目前依然存在着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对称、业务发展先于标准制定等不足。后期,既要兼顾产业特点、资源禀赋、绿色发展战略等现实国情需要;也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国际规则。着重强化通用基础标准、信用评级评估标准、信息披露标准、风险管理与保障标准等领域,完善系统性标准体系,为行业规范发展提供明确的指向和依据。比如可以参考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有关经验,对公共环境数据和企业环境数据分类管理,建立数据授权机制。

八、江苏大学财经学院院长吴梦云从绿色财政的角度提出了建议:

财政无疑是政府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财政的支持,绿色发展更离不开绿色财政强有力的支持,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财政制度设计中去,对传统财政制度进行修正和改革。绿色财政主要可以通过收支来促进绿色发展:在收入方面,有绿色税收、绿色国债等途径;在支出方面,主要可通过政府的绿色采购和绿色转移支付等。我国在绿色财政方面的发展起步较晚,需要总结欧美国家的经验并学习。

九、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裁陈海东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就如何做好绿色金融落地建设提出了几点看法:

证监会原主席肖刚曾表示:党中央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资本市场,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要继续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为实际经济服务。

目前资本市场的开放力度越来越大。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引入了全球资本为我所用,同时也引进了新的投资理念,尤其是ESG理念、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如果一家公司注重绿色环保,ESG评价就会高,国际指数配置比例相对就会比较多,反之亦然。这最终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市值,影射到企业的价值,从而达成闭环。证券公司理应在其中出一份力,同时也希望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进来。

十、南京江北新区科技投资集团副总经理(主持工作)陈炜、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副行长王晓松从“金融如何在江北新区新旧动能转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角度提出了建议:

江北新区在着力打造“两城一中心”,但新旧动能转换是要付出代价的,传统的高污染企业体量很大,在关停并转过程中,财政也会经受很大的压力,也需要更多的绿色企业补位。而这些绿色企业的早期需要大量的人才、研发投入,要花很多钱。原来主要是通过普惠政策进行扶持,但政府部门不够专业,看项目未必看得准,投入多但收获不匹配。金融的服务手段可以有效补缺、补强。首先通过专业化认定,然后通过金融的精准支持,收益可以保障,风险可控。在科创企业发展早期,可通过绿色担保、绿色银行、科创基金,配合政府引导基金进行支持;等企业有一定的规模和效益后,再引入合作的外部基金进一步支持。通过这种方式搭建绿色金融试验田,在江北新区建立良好的生态合作圈。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