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研观点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绿金论道 | 绿色金融·中研院专访系列之六十四 束兰根:中国宣布碳中和目标,彰显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大国责任担当

>2020-9-28

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2日在联合国大会上的这一承诺,不仅彰显了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大国责任担当,而且表达了中国绿色发展的自信。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束兰根对此充满期待,并认为,调整能源结构与提高能源效率将是中国未来二三十年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这其中,金融市场对于碳价格的发现与引导作用得以彰显。

 
 

 

彰显大国担当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指的是释放的二氧化碳(准确说是温室气体),和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当,这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就不会增加,从而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

中国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业的积极参与者,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2019年可再生能源装机量领先全球,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领军者。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过去十余年,中国先后三次提出了减碳目标。

第一次是2009年提出的2020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这个目标已经提前一年完成。

第二次是2015年提出的2030目标,即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第三次就是刚刚宣布的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60目标实现从总量控制到碳中和的飞跃,此后中国将做到“净零碳排放”,成为“零碳国家”。

当前,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零碳国家”目标,大多遵循的是“净零碳”的原则,和中国提出的碳中和一致。

束兰根说,从中国的体量与发展阶段来看,计算从达峰到零碳的年数,欧洲国家多在50年以上,中国只有30年,这也显示出中国的责任担当与巨大决心。

对于中国的碳中和目标,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在第一时间表示,“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也是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质承诺,将对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解振华也认为,中国的碳中和目标,远远超出了《巴黎协定》“2℃温控目标”下全球2065-207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的要求,这将可能使全球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提前5-10年,此外也对全球气候治理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十四五”规划的新指引     

实现碳中和一是要调整能源结构,二是要提高能源效率,这就涉及全社会经济体系、能源体系、技术体系等方方面面的巨大转变。束兰根说,“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习主席的这一表述明晰了中国绿色发展的路径图。

这是一个令人鼓舞而又任务艰巨的目标,尤其是考虑到中国仍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排放量仍在上升,许多行业和地区的发展仍然严重依赖化石燃料的现状。实现碳中和并非易事,为该目标设定一个年限将向企业、地方政府和社会传达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对此,束兰根认为,这一目标将会层层分解到各省市、各部委、各行业中去,落实不力会有行政压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马骏建议,中国在可持续领域有创新能力和领导力的地方政府、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也应该开始考虑率先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规划,为其他其它地区和机构树立榜样。

当下最紧迫的是要在“十四五”规划中设立更明晰的包含碳总量目标在内的气候目标,把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降至50%以下,加速能源结构转型;应尽快制定全国和地方的达峰行动方案,及经济、技术可行的中长期低碳发展路线图。束兰根补充说。

 

市场化配置的作用更加积极    

中国最新提出的碳中和目标,是国内气候投融资领域和碳交易市场的强烈“助推剂”,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葛兴安的这一观点代表了市场各方的期待之情。

显而易见,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研发、生产、应用先进的低碳技术和设备。这不仅需要政府公共部门的投入,更需要动员社会资本的共同参与。我国气候投融资领域的体系、标准、规则、产品等将面临更为迫切的发展和完善要求。

据此可知,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征途中,市场化配置的作用将更加明晰而积极。束兰根预测,国内统一的碳交易市场体系将加速建成,其作用和价值将更加突显,市场定位和功能也将进行重构和重塑。

有业内人士认为,全国范围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碳市场来说也是难得的机遇。在此之前,我们只有“碳强度”量化减碳目标,在“配额交易(Cap & Trade)”的交易制度下,不太好设计碳市场规则;碳中和目标的明确让配额交易更容易实现。并且,碳中和意味着一部分碳排放要通过碳信用或碳汇来中和,也会刺激碳市场的热情。

 

(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束兰根)

 

绿色金融的无限机会       

从自身所践行的绿色金融领域来看,束兰根认为,中国的碳中和目标,是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强烈“助推剂”。

基于上一节的观点,金融市场对于碳价格的发现与引导作用越来越重要,束兰根说。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的年会中,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重点强调了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气候和环境风险的识别、分析和管理。

束兰根认为,通过资本市场体系和银行信贷体系将碳成本体现到融资成本中,创新碳金融产品与服务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推进碳金融业务,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中国领先的企业社会责任(CSR)领域的独立咨询机构商道纵横共同创办人兼总经理郭沛源博士就建议,金融机构可以先做好两件事情:一是做好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工作,通过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方法,量化评估气候变化造成的资产风险,中国2060碳中和目标为情景分析提供了最新的参考依据;二是做好气候相关的财务信息计算与披露,即通过TCFD等方法,对底层资产的碳强度、碳排放予以测算、跟踪和披露,为未来信息披露要求做好准备。

束兰根介绍说,近年来,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以及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围绕绿色金融的创新,为地方政府与企业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国的碳中和目标,将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顾蔚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谈鑫
中国经济时报驻江苏记者站     龙昊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