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疾如风,其徐如林。
我国绿色信贷规模已突破十万亿元,绿色金融动力不足的现象似乎有所改善。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19年末,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0.22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5.4%,余额占企事业单位贷款的10.4%,增速超过各项贷款增速。
分析人士认为,绿色金融作为国家支持环境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手段,能将社会资金引导至绿色产业,使其形成规模经济,从而缓解经济与环境间的矛盾,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是金融改革的内在要求。
梯队分化明显
银行是绿色金融主力军,它们将绿色贷款资金投向环保、节能、 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环保项目,让绿色环保理念落到实处。
根据公开资料统计,截至2019年末,已披露相关数据的16家主要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5.82万亿元,占全部绿色贷款的56.95%。
绿色贷款占比反映了银行的“含绿量”,16家主要银行绿色贷款平均占比为4.5%,平均增速为23.9%。
具体来看,从事绿色金融的银行梯队分化较为明显,处于头部的国有大行体量较大,而在尾部的股份行、中小银行基数较小,增速却较快。
六家国有大行占据“半壁江山”,绿色贷款投放总量超过5万亿元,平均增速15.9%。其中,工商银行投放总量位列第一,绿色贷款余额1.35万亿元。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均在一万亿元以上,以上三家国有大行的绿色贷款占比超过8%。
股份行中冲出多匹“黑马”,整体增速较快,平均增速为31.5%,不过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其中,“先驱者”兴业银行(601166,股吧)是境内第一家赤道银行,于2015年将绿色金融列为战略核心业务。与其他银行不同,兴业银行的数据口径是绿色金融融资余额,截至2019年末的融资余额达10109亿元,累计服务绿色金融客户14764家。
浙商银行增速最快,2019年绿色贷款同比增长高达138.8%,在16家主要银行中位列第一。华夏银行(600015,股吧)增速位居第二,绿色贷款增幅达40.8%。
中小银行也积极融入到绿色金融的沃野当中。据不完全统计,江苏银行、北京银行(601169,股吧)、南京银行(601009,股吧)、甘肃银行、湖州银行、九江银行、安吉农商行、苏州农商行、杭州银行、马鞍山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已纷纷建立绿色金融战略与规划,设立绿色金融专门机构或是专业团队,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在实现特色经营的同时寻找利润增长点。
不光是绿色信贷,我国绿色债券市场正在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绿债发行市场。据新世纪评级报告,2019年我国境内主体累计发行绿色债券212支,发行规模合计3401亿元,同比增长21.37%,约占全球同期发行量近两成。
区域中小银行已成为绿色金融债发行的中坚力量。截至2019年末,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绿色金融债发行数量占累计发行支数的73%,城商行绿债发行总额已超过股份行。
关于绿色债券的积极影响,兴业研究首席绿色金融分析师钱立华解释道,中小银行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募集资金,最终都投向了绿色信贷,这将带动绿色信贷持续增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痛点何在?
虽然绿色金融的形势看起来一片大好,但其发展进程似乎不及预期。目前仍有众多中小银行举棋不定,在没有先行经验的背景下,绿色金融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
绿色金融的痛点由多重因素形成。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解释道,绿色金融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数据信息滞后以及获取困难、成本较高;政策对绿色金融特别是试验区之外的金融机构支持不足;绿色金融产品目前主要集中在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产品创新难度较大。
“ESG信息披露政策还不完善。目前我国ESG信息披露机制仍以自愿披露为主,披露信息不完整、数据有效性、可信度待提高及缺乏第三方机构的验证,对国内绿色金融、可持续投资形成了阻碍。”钱立华称。
诚然,对于银行来说,一项业务能否站稳脚跟还在于其商业上的可持续性。首先,压缩“两高一剩”行业贷款会让银行丧失一部分现有客源;其次,绿色项目的识别需要收集大量信息,将耗费一定的营业成本;此外,绿色项目前期投资数额较大,产出较慢,对银行产品和服务要求更高,短期内无法为银行带来可观的收益。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张琳就绿色金融对银行财务绩效的改善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绿色信贷占比上升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尤其是对规模较小、流动性水平较高的银行而言,绿色信贷对银行财务绩效的改善效果更强。”
多家银行相关人士表示,绿色金融是可以寓义于利的,因为绿色环保行业中环境与社会风险较低,不良贷款生成的可能性较小,绿色金融有助于提升银行信贷质量。
政策着力点
除了“自下而上”的基层探索,绿色金融也离不开“自上而下”的政策激励。就目前来看,政策激励主要以人民银行绿色MPA考核、再贷款为主,地方政府也会适时进行利息补贴和项目担保。
钱立华认为,现有的激励约束政策对促进绿色金融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还需出台更多实质性的约束激励政策。“我们从 2016年12月首先提出并持续呼吁降低绿色资产风险权重,此外还需对绿色信贷等业务给予较低的经济资本占用,完善绿色债券监管政策工具箱等。”
反观当下,支持政策的主要着力点是鼓励区域绿色金融创新与合作。国务院已批复六省九地作为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孵化出一批“绿色样本”,以点带面推广先行经验。
政策激励还在持续加码,区域合作正向纵深发展。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稳步推进,5月15日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到,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
钱立华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是跨区域的,这会产生非常好的示范效应。粤港澳各个区域都有绿色金融的发展重点和定位,相邻区域之间合作可以形成协同效应。
绿色金融大有可为,更多的银行已经诉诸国际合作寻求经验。目前境内已有兴业银行、江苏银行、湖州银行、重庆农商行采纳赤道原则,此外还有中国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九江银行已签署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组织发布的《负责任银行原则》。两项原则为银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框架标准和指南,正在助推银行业绿色金融发展进入“新阶段”。
来源:和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