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风光好,满眼春色新。习近平总书记3月30日到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强调,这里山清水秀,不需要太多装扮,发展美丽乡村得天独厚。在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正是在这里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十几年来,本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奋斗精神,保护绿水青山的底色、铸就金山银山的成色,才让人们看到了田园的诗意盎然、村庄的诗情画意。
美丽乡村是对小康社会的形象阐释。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各地在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把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和数字化融入乡村建设与开发,为美丽乡村镀上了时代的色彩。“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社会的成色很大程度上要看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这就需要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系统工程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只有调动村民的主观能动性,让村民平等参与,就地就近实现就业增收,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才能提升村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活”起来是文化传承的根基所在,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题中之义。村里的老物件、老建筑,是讲述乡村故事的生动载体。人们到村里想看的是风景,而不是盆景。现在一些地方在进行乡村改造、建设旅游景点时,存在破坏古迹、破坏生态的情况,让商业气息掩盖了文化气韵。建设美丽乡村,需要保护好乡村风貌、传承好乡村文脉,这样才能挖掘特色文化符号、延续乡村文化记忆、盘活特色文化资源。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用简单的农家乐吸引游客的做法早已失效,独特的人文风情、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才能吸引游客常回“村”看看。值得一提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打乱了很多人的出游计划,延滞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步伐,人们只能通过“云”游看乡村美景。如今我国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但一些乡村的旅游业还处于停摆或恢复阶段。尤其是刚刚脱贫的地区家底还不厚,更要防控返贫风险,需要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
美丽乡村是以文化内涵为支撑的。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云:“岁时销旅貌,风景触乡愁。”乡愁是美丽乡村郁结在每个人心底的情愫,这种细腻的情感正是建构文化心理的基石。记忆在长街曲巷中回响、历史在小桥流水中流淌,乡村见证了中国乡土文化的萌发与成长,一个个环境更美、生活更富的美丽乡村点缀在五湖四海、三山五岳,既承载得起乡愁,也丰盈得出文化传承的根脉,将串起走在小康路上的美丽中国。
作者:党云峰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