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结束的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刚刚落幕。中国代表团在会上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向世界展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行动。以下内容为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气候投融资论坛”上的讲话。
赵部长、Laura Tuck行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其本质还是发展方式问题。在资源环境约束和温室气体排放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的压力下,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消除贫困、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等一系列艰巨任务的挑战下,中国始终坚持履行应对气候变化承诺,并持续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但要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需要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气候减缓和适应领域,这就离不开气候投融资的支持与保障。
去年以来,我们紧密围绕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以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目标为导向,立足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加快推动气候投融资发展,相关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体制机制日趋完善。在机构改革中充分考虑到金融系统对于推动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性,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当中纳入了中国人民银行,为推动金融系统、金融政策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包括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作出系统性响应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是政策合力初步凝聚。我们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投资主管部门的联系,动员金融政策、投资政策、财政政策更好地为应对气候变化服务,我们也在推动发布相关的政策性文件,使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能够与金融、投资的相关政策形成合力,更好地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实现。
三是专业平台成功搭建。我们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改委、财政部,推动成立了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目的是促进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金融投资政策更好衔接。我们也希望这个平台促进产融对接,使产业和金融机构利用这个平台增进交流,促进金融手段更好的为气候友好的相关产业和项目服务。同时,我们也希望它发挥沟通交流平台的作用,深化与相关国际金融组织、各国相关政府部门以及一些机构的国际合作。
同时,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目前,我们正在稳步推动相关的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建设工作。同时,在确保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我们也已经在考虑扩大碳市场参与的行业范围和主体范围,以及增加交易品种的问题,提前做好将其他行业尽快纳入碳市场的相关准备工作。
在《巴黎协定》框架下,世界各国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未来经济社会向低碳转型以减缓气候变化,同时也要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的气候风险,这一过程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气候投融资的发展将是一个关键因素。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推进三项工作。
一是加快构建气候投融资政策标准体系。围绕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及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目标,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充分考虑绿色低碳转型大势,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出台促进气候投融资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同时,推动气候变化信息披露,组织研究和发布气候投融资重点支持项目目录、技术标准和投融资指引,逐步完善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
二是推动气候投融资助力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实施。为落实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特别是2030年左右达峰并争取尽早达峰的目标,我们将推动开展达峰行动,鼓励和支持部分地区和重点行业根据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需要,制定明确的二氧化碳达峰目标、路线图和实施方案,提出对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有重要影响、具有明显气候效益的项目。我们将联合金融主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投资主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一道,推动金融机构积极与地方和行业开展合作,支持国家自主贡献项目的实施。
三是支持气候投融资的机制、模式和产品创新。我们正在根据《“十三五”控制温室气候排放工作方案》要求,以气候变化目标为引导、投资政策作指导、强化政策支持为重点,加快启动第一批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工作。我们将指导试点地方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发气候投融资的创新业务模式,有效提升地方应对气候变化的项目筹资能力和融资渠道。同时,我们还将以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为投资导向、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支持重点,以气候效益为评价指标,以“精品”项目示范为推进方式,与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合作,积极推动如气候债券等气候投融资产品的试点和推广。
资金问题始终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和关键,我们希望与各方一道,共同建立完善全球气候投融资机制,发挥好投融资对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撑作用,对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促进作用,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