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金论道丨绿色金融·中研院专访系列之四十一
束兰根:新发展理念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赢得尊重
正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新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不少国家的代表对中国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一直奋战在绿色金融理论与实践第一线的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董事长兼院长束兰根博士认为,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源于中国发展理念的革新。中国新发展理念的实施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必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起到示范性作用。在这一进程中,绿色金融将起到积极的撬动的作用。
就上述话题,束兰根阐述了他的看法。
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命运体的重要构成
问:在此次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出现不少挑战,典型例子就是,美国在11月4日宣布正式启动退出《巴黎协定》的程序。但中国的作为获得了称赞。如何看待这些分歧?
答:自1992年达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来,全球各国都在为应对气候变化而积极努力。此次会议是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等议题展开进一步谈判。按计划,大会将从2日持续至13日。从来自196个国家的约2.9万人参会的规模可以看出,人类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就是对人类前途的关注,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命运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黎协定》于2015年达成,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继《京都议定书》后第二份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安排。
当前全球面临严峻的气候挑战。知名科学期刊《自然》刊发的一份题为《气候临界点——风险太大,不可心存侥幸》的评论文章指出,20年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认为只有当全球气温上升超过5摄氏度,才有可能达到气候“临界点”。但其最新报告指出,升温超过1至2摄氏度时,便有可能突破某些临界点。一些冰原正加速融化,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摄氏度,预计99%的热带珊瑚将消失。这篇文章说,地球的稳定性和恢复力正处于危险之中,“国际社会必须行动起来积极应对,而不仅仅是口头上说说而已”。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大会开始前发出警告说,全球变暖即将步入临界点,呼吁人类面对现实,与地球“停战”。他说,与会各方在此是为了推动一些关键议题取得进展,这包括《巴黎协定》第6条的谈判,以及继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为新的、修订过的国家气候行动计划做好准备。
《巴黎协定》以来,中国从气候治理体系的“跟随者”转变为“引领者”,成为国际气候谈判达成的关键推动力量。
我还是要借此呼吁,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的新发展理念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解决方案
问:如何看待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中美两个大国的不同表现?
答:两个国家的不同表现表明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而受到广泛赞许。
对于为什么要退出,美国也说得很明白。作为全球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特朗普政府认为上述条约损害了美国利益,三个理由:一是损害了美国经济。美国认为到2040为止年为达成《巴黎协定》将导致美国经济近3万亿美元的损失、超过650万个工业岗位和310万个制造业岗位的减少。二是对美国并不公平。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下降,而此前奥巴马政府承诺在2025年之前还会降低2005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6%-28%。此外,还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巨额的援助。特朗普政府认为美国不应该在气候行动上再承担如此多的责任。三是他们认为《巴黎协定》能对全球气候起到的影响“非常微小”。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核心多位有能源企业背景的成员。
特朗普政府的这一决定不仅引发了美国各界人士的不满,也引发外界的批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格兰瑟姆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政策与传播主任鲍勃•沃德就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政府没有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应有的行动,这意味着作为碳排放大国的美国,“让全球范围内许多人的生活和生计处在风险中”。
另一方面,中国的表现获得了普遍赞誉。在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作为大会主席的智利环境部部长卡罗琳娜•施密特表示,中国在实施《巴黎协定》、促成世界各国达成共识、共同解决世界气候问题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本次大会中,与会代表将努力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遗留问题的谈判。中国也将为这一问题的解决起到关键作用。
从此也可以了解到,近年来,中国所实施的新发展理念已经获得突出成果。今年11月27日中国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5.8%,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2.6亿吨;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4.3%。中国是对可再生能源投资最多的国家,可再生能源装机占全球的30%,在全球增量中占比44%,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以上,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重大贡献。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把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化,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国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十九大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在新的理念指导下,中国的绿色政策、绿色评价、绿色工具、绿色经济与绿色治理逐步实施并深入推进,既给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也为全球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可复制的经验。
绿色金融可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
问:你一直认为,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的作用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具体的主张是什么?
答:《巴黎协定》第6条主要描述了各国在新的联合国框架之下,进行国际排放交易的基础。此次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推动《巴黎协定》第6条的实施。这样才能够帮助相关碳市场机制发展和运作起来,能够促进私人领域参与行动,并在全球确保规则的一致性。
绿色金融就是以金融引导产业绿色发展,以金融助力绿色产业发展。绿色金融可以更好地使资金流动符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低碳发展的路径。从国外来看,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目的也是引导资金更好地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
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开展植树造林等等。其本质是绿色发展。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则标志着排污权金融启动了其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带动绿色发展的征程。
习总书记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是我们自己要做。
目前,我国正处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时期,以绿色金融破题高碳产业转型,有利于推进我国绿色发展。
眼下,中国的绿色金融从顶层设计、制度框架到工具创新与国际合作,都有了深入发展。可以说,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绿色金融已经成为我国推动社会经济实现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亮点。
我建议,下一步中国继续深入研究绿色金融基础理论,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研究储备更多绿色金融政策工具,继续鼓励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广泛深入参与全球绿色金融治理,不仅助力我国绿色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重大贡献,也为全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最后,我祝愿这次大会成为一个启动平台,使得全球能更具雄心地走上低碳路径。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顾蔚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谈鑫
中国经济时报驻江苏记者站 龙昊
来源: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