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气候变化,刚刚落幕的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不仅表达了对全球变暖的强烈关注,也表达了为此必须采取的应对措施。作为绿色发展与绿色金融的积极践行者,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董事长兼院长束兰根认为,此次会议表明了人类遭受气候变化的压力,也凸显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实施绿色发展的意义与价值。绿色发展理念为世界发展的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经验。
问:9月2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引起全球的普遍关注,此次会议透露了一个什么样的信息?
答:此次会议表明,全球变暖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全球必须携手刻不容缓地共同应对。
世界气象组织日前发布一份由权威气候科学家共同撰写的报告指出,近年来,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冰盖融化和碳排放的速度正在加快。科学界正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气候变化的进度和严重程度远远超过10年前的预测和评估,全球正面临关键的气候临界点。各国领导人必须在23日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上迅速采取行动。
此次峰会旨在评估世界各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2015年《巴黎气候协议》(Paris Climate Agreement)的目标,该协议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球协议,其中设定了到2030年将世界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
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就强调,只有立即采取全方位的措施,在各个经济领域实施深入“去碳化”,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以及能够吸收碳排放的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同时进一步支持从大气中移除二氧化碳的相关技术手段,才能帮助国际社会实现《巴黎协定》中所设立的目标。
问: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步骤?不同的国家又如何分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
答:就当前而论,中国是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外媒也时常用这点指责中国。但是,当今的气候变化是由于发达国家工业革命以来无节制地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发达国家对于造成气候变化是最大的责任者。
为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至去年,联合国先后制订了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及相关实施细则,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一切的目标都指向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
实际上,历史上和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有资料显示,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工业,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是主要的排放源。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累积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同期总排放量的70%。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统计显示,从1850年到2011年,美国的累积排放占全球的比重为27%,欧盟占25%。
据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确定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明确发达国家应承担率先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的义务以及承认发展中国家有消除贫困、发展经济的优先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美加、欧盟等已开发国家都没有达成他们设定的减碳计划,反观巴西、中国和日本目前的减碳进度与原先计划一致,印度、俄罗斯和土耳其甚至将超越预定的减碳目标。
在此次峰会上,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表示,“必须坚持多边主义,尤其要恪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能力。发达国家应该承担率先减排义务,履行到2020年每年动员1000亿美元的承诺。”
王毅建议各国:“我们要恪守承诺,落实好《巴黎协定》及其实施细则,为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进程注入新的动力。”
问: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取得了哪些成效,提供了哪些借鉴?
答:我们注意到,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收入上升带来了第三产业比重加大,但并不意味着维持社会消费的环境污染问题真正得到解决,往往只是简单地将污染企业搬离到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范围内潜在的外部性影响并没有消除。因此,我们应当把应对气候变化与促进经济发展有机结合。
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绿色发展就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准则与方向。绿色发展内蕴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
中国实施绿色发展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6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44万辆,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备达到国际水平。努力推动形成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产业绿色化的生产方式,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800家绿色工厂、79家绿色园区和4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发布726种绿色设计产品。2016年至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13%,实现节能量约4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0亿吨。2000年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大约四分之一是来自中国的贡献。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建设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落实减排承诺,与各方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一系列的数字表明,中国的绿色发展不仅为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做出积极贡献,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一条可复制的中国经验。
问: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工作中,绿色金融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答:我们知道,中国正不断加大绿色金融发展力度,自上而下推动金融支持节能减排、清洁环保和低碳生产领域的投入,这一点对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既定控碳目标直观重要。从国际经验看,推动可持续金融的发展,其很大的目的之一,也是引导资金更好地投向改善气候变化领域。据了解,从去年起,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就增加了人民银行作为成员单位,这也充分反映出国家对金融助力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作用。我想,通过绿色金融体系内,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一系列的产品以及担保、评估等周边服务,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金融机构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绿色金融一定能够很好地促进低碳发展和低碳生活。我相信,今后会在更多领域看到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的深度合作,共同实现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