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由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2019年7月1日起施行,施行日在即,上海在具体实施垃圾分类后,会发生哪些变化呢?小编总结了以下6点,仅供参考。
上海强制实施垃圾分类后,由于垃圾分类的复杂性,间接促进生活垃圾的产生,在日常生活中,居民会有意识地购买可回收或可循环利用的商品。
《条例》中也强调,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应当带头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设备和设施,提高再生纸的使用比例,减少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内部办公场所不得使用一次性杯具。
总体来看,实行垃圾分类,可有效促进大众的环保节约意识,从而促使生活垃圾减量排放。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如下图:
其中湿垃圾采用生化处理、产沼、堆肥等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置;干垃圾采用焚烧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置。
清晰的分类标准便于垃圾后端处理,而后端清晰的处理方式又可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回收效率。
垃圾实施强制分类后,餐厨垃圾车、湿垃圾收集车、转运车等的订单会出现显著增长,有机构预期,垃圾分类上海模式将孕育75.56亿市场规模。而在湿垃圾后端处理方面,我国易腐垃圾处理率不到10℅,市场空间巨大。
虽然垃圾分类处理市场潜力巨大,但国家在《条例》中明确规定,从事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经营性收集、运输的单位和湿垃圾、干垃圾经营性处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生活垃圾经营服务许可证。
从事有害垃圾处置活动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明文规定清晰,绝不给不良商家有机可乘,还垃圾回收处理一个干净有序的市场,从而提高垃圾的处理效率。
复杂的垃圾分类标准会让一批上海市民手足无措,这时,代分类的服务人员就应运而生了,而部分上海居民由于工作或其他情况,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处理自己生产的垃圾,网上预约代收、代分垃圾人员出现。
为了更简单快捷地进行垃圾分类,一批有关垃圾分类回收的新型职业即将涌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上海在垃圾回收和处理方面,一定走在国家前列,为全国各省作出典范。
随着垃圾分类标准的普遍施行,市场上亟需一种既解决居民垃圾分类的难题,又提高垃圾回收利用效率新技术、新方法。
实际上,在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各个端口,国家都鼓励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和应用。
尤其是“互联网+回收”、智能回收等方面,可有效增强可回收物投放、交售的便捷性。
《条例》中明确提出多种形式鼓励市民参与垃圾分类:
政府实施、教育强化、舆论监督各方齐出力,不断强化大众垃圾分类意识,日后,垃圾分类会逐渐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居民潜意识的生活习惯。
当规定成了习惯,最后影响的绝不仅是规定中的某个方面了,上海实施垃圾分类后,上海居民生活的变化也不仅仅是上面提到的6个方面,具体变化如何,让我们共同拭目以待。
来源:环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