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着力培植郁郁葱葱绿色产业 推动“两城一中心”蓬勃向上发展 南京江北新区经济发展局

>2019-7-01
 

6月27日,由南京市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江北新区管委会财政局、中央商务区管理办公室承办,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协办的“2019南京江北新区绿色发展指数发布暨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报告会”在南京市江北新区扬子江新金融中心举行。

 

江北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潺嵋出席,江北新区管委会各部局、各产业平台、各街道、扬子集团、产投集团、建投集团、科投集团主要负责人,各大金融机构负责人、绿色企业代表、新闻媒体等参加活动。

经济发展局局长出席并作江北新区绿色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报告

经济发展局报告江北新区绿色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江北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 裴清海

 
 

演讲全文:

2015年6月《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的批复》(国函〔2015〕103号)提出,江北新区要努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绿色发展的现代化建设道路。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新区发展的重要内容,绿色产业也在逐步形成。

绿色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基于可持续发展考虑,借助科技,以绿色生产机制力求在资源使用上节约的智能高效型现代产业。近年来,新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牢牢锁定“三区一平台”战略定位,聚力聚焦“两城一中心”建设,初步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的现代产业格局,成功入选“江苏省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名单。自2015年6月获批以来,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4年的1435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52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从163亿元跃升为263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高于江苏省、南京市平均水平。2018年,新区10余项主要指标在全国19家国家级新区排名中实现进位,其中全域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500亿元,排名前进1位,位列第6;增速11.3%,排名前进7位,位列第4。各项指标进位是新区绿色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同时也为下一步“两城一中心”蓬勃向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绿色产业是贯彻落实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是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垃圾围城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程,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明显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既要确保“绿色”,也要坚持“发展”。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是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是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产业基础。发展绿色产业,既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力支撑,也是培育绿色新动能、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区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先行地区,必须深刻理解“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核心要义,必须坚持加快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和区域产业布局,提高经济发展的“绿色化”水平。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与江北新区“三区一平台”战略定位和“两城一中心”建设目标高度契合。近年来,新区围绕“三区一平台”战略定位,聚焦“两城一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着力打造以芯片为主题的集成电路产业、以基因为主题的生命健康产业和新金融产业,力求存量产业调整与增量产业培育双线并举。2018年,集成电路主营业务同比增长30%,生命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1%,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为推动绿色产业发展能级提升,新区将绿色金融作为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包括绿色金融在内的各类新模式、新业态,截至2018年底,集聚各类金融资本达2000亿元规模,进一步激活了新区发展新动能。

二、构建绿色产业生态推动“两城一中心”建设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指示精神,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科技创新、技术提升、转型升级为主要抓手,研究制定绿色产业发展作战图和施工图,引导核心要素资源向绿色产业发展和产业绿色化发展集聚,构建智能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绿色产业生态体系。坚持绿色引领,重点聚焦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新金融三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两城一中心”产业地标,力争打造成为长三角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绿色产业生态区。

三、打好创新引领和转型升级的绿色产业发展组合拳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要从创新增量提升和高效存量优化两个方向着手。一方面要以各类创新资源导入带动新兴产业增量快速提升;另一方面要加速淘汰低效落后产业,全面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质态。积极探索“向存量要空间、以质量求发展”发展路径。

一是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培育一批智能绿色高效的集成电路、生命健康和新金融等重点产业重点项目。(1)今年1~4月,实施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产业项目130个,占产业项目86%。围绕绿色产业集聚发展,应进一步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的体制机制优势,依托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台积电、GUC(创意电子)、ARM(安谋)、Cadence(铿腾电子)、诺禾致源、云健康、世和基因等重点企业,深化“产学研用”合作,促进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产业创新发展新高地,抢占“技术制高点”。(2)新区先后落地24个新型研发机构项目,通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超50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上高企研发机构有效建有率达91.3%。2018年,新增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2家,市级28家,省级市级工程研究中心总数列全市第一;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加快推动创新成为绿色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应着力提升企业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整合创新载体,优化创新生态,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入并提升一批体现国家战略的科技创新平台和高水平的新型研发机构。(3)2018年签约的重点招商项目中,符合新区“两城一中心”重点产业方向的达到122个,投资总额1103亿元。将进一步突出定位、对标先进,高频次大力度开展精准招商,持续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坚持走高端创新路线,深化与美英等“科技大国”和瑞典等“创新小国”的合作,深挖与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伦敦国王学院、牛津大学等海外高端科研院所合作深度,充分发挥瑞典海外协同创新中心、墨尔本招才引智工作站等载体作用,积极引入“两城一中心”相关创新资源,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资源,促进与全球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有效对接,形成新的发展优势。(4)围绕以“两城一中心”为主攻方向的绿色产业,紧盯细分领域和上下游相关环节,梳理排定特色产业建链、补链、强链的关键环节、目标客户,建立重大项目全流程服务机制和动态跟踪机制,择优支持一批产业智能高效绿色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着力以大项目的引进,加快形成由点到线再到面的集群效应。

二是着力构建绿色产业生态,加快形成以智能高效、绿色高效发展的产业格局。(1)以打造各类“生态产业园”“低碳产业园”“循环经济园区”等为重点,构建绿色产业全生命周期发展载体。依托台积电12吋晶圆厂项目量产和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产业创新中心申报等契机,加速“芯片之城”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重点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以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试点和国际健康城“三中心一高地”建设为契机,着力构建“一谷一园一示范”空间布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基因之城”。按照构建开放共享的“金融+科技”生态圈的策略,加速推动传统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的应用,推动交通银行离岸管理分中心、中电科南京产业投资基金等一批现代金融项目加快运作,打造新区创业创新基金小镇。(2)重点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培育壮大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一批高附加值绿色产业,推动生态农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与绿色产业的深度融合互动发展。(3)拓展“智能+”,为绿色产业发展赋予新的动能。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作为智能制造主题园区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南汽集团江北新区基地智能制造项目累计投入8亿多元进行智能化改造,生产线自动化率达99.7%。中车数字科技园提供智能物流全面解决方案和大数据分析的一站式服务,持续为园区企业提供专业的智能系统集成方案,在整体上提升了园区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和运行水平。充分发挥绿色产业的智能高效特征,以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和工业云平台建设,发展云制造、云设计等制造业新模式,促进工业物联网和大数据集成应用,提高信息化综合服务能力。引导企业按照“设施全面互联、系统全面互通、数据全面互换、产业高度互融”标准,推进关键工序自动化、关键岗位工业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可视化,供应链管理智能化,持续提升企业数字化管控水平,加快建设高水平智能工厂。

三是引导企业锁定智能高效绿色发展方向,加快能效提升和绿色发展。(1)2019年,新区新增瞪羚企业24家,新增数量全市第一,瞪羚企业总数达35家;新增培育独角兽5家,新增数量全市第一,培育独角兽企业达6家,独角兽1家,企业创新能力和活力逐步显现。下一步将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对绿色产业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选择的决定性作用,支持绿色产业领域工程技术类研究中心、实验室和实验基地建设,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研究,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和绿色化改造、能源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成熟适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2)推动区域内企业加快开展能效对标、探索智慧节能、创建绿色制造标杆、推进节能标准化建设等工作,细化措施,推动企业创建绿色工厂,加快智能高效绿色发展。(3)优先在钢铁、化工等传统行业开展绿色化、生态化改造升级,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不断完善工业循环产业链,促进产业互为上下游、原料互为支撑、良性循环耦合,引导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转向“全生命周期控制”。(4)牢固树立源头预防、过程控制的清洁生产理念,打造绿色生态生产体系,开展产品生态设计,逐步完善产品生态设计标准体系。实施余热余压回收、中水回用、废渣资源化等绿色化改造工程,促进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和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实施设备运行绿色化管理,加大企业废物利用,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强资源分类利用和循环使用、能源梯级利用,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

四是推动全域智能高效绿色转型,构建以高质量发展绿色产业集群。(1)2019年,新区新增江苏省双创示范基地3家,位列南京市新增数量第一,省级双创示范基地达4家。将进一步明确各产业平台主导产业功能定位,引导企业前瞻布局未来发展方向,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分工明确、联动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建立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评价体系,引导各产业平台向特色化绿色产业集聚区转型,积极开展国家级绿色园区创建。(2)新区按照《江苏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方案》(苏办【2019】96号)和管委会领导要求,会同第三方机构,对新区所有化工生产企业在安全、环保、产业等方面再次进行全面核查,出具核查工作报告、“一园一策”和“一企一策”政策建议书,为新区下一步开展化工产业整治提升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依据。目前,企业现场核查工作已结束,下一步将深入实施省“263”行动和长江大保护计划,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对能耗、环保、安全生产达不到标准和生产不合格产品或淘汰类产能,依法依规有序退出。建立产业淘汰利益诱导机制和企业淘汰利益补偿机制,对有意愿退出的企业,给予一定的退出奖补,鼓励企业加快迁出。积极发展新材料、生命健康、高端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3)落实《南京市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绩效综合评价办法》,建立以单位用地税收、单位用地产出、单位能耗产出、单位排放产出等为主要评价内容的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绩效综合评价制度。实施用能、用电、用地等资源要素差别化价格政策,推动工业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倒逼落后和过剩产能退出。(4)对照省市重点区域内能源消费强度、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消费总量制定控制目标,开展“区域能评+区域能耗标准”转型工作,鼓励企业将通过节能技改或落后产能淘汰后形成的节能量参与全省的节能量交易。

四、为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全要素保障和支撑

绿色产业发展正如大树成长,只有给予充足的阳光、雨露、肥沃的土壤和园丁的精心培植才能让苗木茁壮成长成为参天大树。

一是要加快研究制定发展政策,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灿烂的阳光。加快建立新区推进绿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的开展,建立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有力的绿色产业发展工作体系,切实履行相关职责。联合相关智库机构开展绿色产业发展研究,围绕建设“两城一中心”目标,编制《南京江北新区绿色产业发展规划》《南京江北新区绿色产业发展指南》《南京江北新区绿色产业政策意见》等绿色产业发展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新区绿色产业发展方向和路径措施。

二是要优化完善精准扶持方式,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雨露。创新政策供给,健全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从财政金融、投资政策、价格政策、土地政策、环境政策、运营监管等方面实施政策创新,积极营造有利于绿色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促进各类要素聚集绿色发展。对符合绿色产业发展的企业和产品,落实现有各类鼓励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投资、土地、规划、能源等优惠政策。大力支持金融机构绿色化发展,稳步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推广。规范和支持环境权益交易平台建设,统筹设立各类绿色发展基金,引导和鼓励发行绿色债券,扩大绿色保险覆盖面,支持绿色企业上市挂牌。探索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企业环保信息共享体系,逐步加大绿色信息披露力度,适时强化绿色金融风险防控,鼓励引导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绿色产业和生态环境治理。依托新区绿色产业数据库平台建设,支持环境效益显著的项目纳入大生态项目库,加大金融对大生态项目的融资支持,稳步扩大绿色金融规模,支持、引导、促进和服务新区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三是要集聚更多综合型人才队伍,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专业的园丁。加快组建由科技、产业、投资、智库等领域专家构成的绿色产业咨询专家委员会,对新区绿色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重点任务、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等决策提供支撑。面向绿色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大力吸引和集聚绿色产业领域海内外高端人才,精准实施各类人才计划,完善人才配套支持体系,大力培养基础研究、产业技术、资本投资、市场营销等各类专业人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各类人才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造就尊重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氛围,使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四是要营造创新发展环境,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进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为企业用户建设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互联网用户空间,提供网上办事的便捷通道。推进为企业网上办事的协同办理,实现数据互联共享,推进政务服务数据信息向社会开放。充分发挥市企业服务网的涉企政策归集和集中发布的平台作用,组织好政策解读、要点梳理及信息发布,加强政策指导和宣传服务,着力解决政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高惠企政策的知晓度和兑现率。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综合监管执法体系,完善市场主体相关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与信用信息应用制度措施,对诚信企业实行“绿色通道”支持激励政策。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政策咨询、知识产权、投资融资、管理诊断、检验检测、人才培训、市场开拓、信息化服务等公共服务效能。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