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8年底,我国已经有100多个地级城市,公布了自己的绿色金融建设方案。仅仅启动不到三年的中国绿色金融工作,已经从概念设计进入到了落地发芽、蓬勃发展的阶段。5月8日,“2019美丽中国绿色发展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上发布的《中国城市绿色金融报告2018》,透露了上述信息。
新华社原副社长、《中国城市绿色金融报告》总顾问崔济哲等参加论坛并致辞。
据了解,《中国城市绿色金融报告》是由我国绿色金融领域内的智库机构、中关村新华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组织编撰的,这是该机构继去年之后发布的第二辑中国城市绿金报告。
据中关村新华新能源产业研究院院长、科技部全国城市科技经济促进会会长胥和平介绍,2018年,“生态文明”建设正式写入我国宪法,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城市绿色金融报告2018》对2018年全国各地城市的绿色金融工作,尤其是国务院划定的几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绿色金融推进工作进行了盘点和梳理。根据该报告,目前我国已有超过百余个地级以上城市,深入开展绿色金融推进工作。如果说2016年以《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为标志,绿色金融发展主要集中于顶层设计和制度框架基础的构建上,算作绿色金融元年,2017年以国务院划定五个绿色金融创新试验区(同年国发42号文又明确提出“研究建立大同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界碑,绿色金融进入全面启动并落地实施的话,那么,在2018年以这几个试验区为代表的“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来响应“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为标志的绿色金融到了向纵深化推进的新阶段。
一方面,国务院公布几大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在制度建设、平台建设、项目建设、人才建设、评价机制等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全国积累了大量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设立一年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中85%以上的试点任务已经启动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初见成效。
另一方面,除了几大创新试验区,2018年非国务院钦点的区域在绿色金融领域也可圈可点。京津冀因为首都和雄安战略规划的地缘关系,上海、江苏、粤港澳大湾区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土壤环境,福建、四川、甘肃等地因为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政策执行力度进展也较为瞩目,尤其福建和四川,辖区内大多数地级城市都专门发布了纲领性的文件。
中关村新华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报告主编林玉表示,真正的积极意义,恰恰在于非国家级绿色金融试点城市,主动做的这些努力。实际上,绿色产业、绿色金融、生态文明,是有机的整体。越早启动绿色金融工作的城市,在绿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方面,就会越主动,发展就会越有利于有后劲。希望有更多的城市迈入绿色金融建设的行列。
发布会过程中,由林玉主持,由来自产业界、金融界、学术界的嘉宾参与的论坛围绕“守护绿水青山,绿色金融先行”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发布该报告的中关村新华新能源产业研究院,为我国专注于服务绿色发展,助推城市转型的国家级智库机构。该机构汇聚了来自政府、顶级学术机构以及业界的专家团队。2018年,由该机构领衔参与了大同市政府面向全国招标的绿色金融课题招标,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河北金融学院等专业团队一道,为大同市提供了专业化的研究成果。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