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年来,国际资本市场对责任投资理念表现出浓厚兴趣,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资产管理公司将ESG因素引入公司研究和投资决策的框架,ESG投资在全球正在形成巨大的影响力。同时,在我国国内,随着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被日益重视,ESG理念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是ESG投资?我国目前现状如何?未来有何发展前景?长盛基金研究部资深人士张谊然针对这些问题发表了以下看法,欢迎一起走进本期内容。
在成熟经济体的资产管理行业中,绿色投资已经发展成为投资风格的重要一环。追溯其历史,二战之后发达国家所经历了黄金经济增长,并伴随出现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进而引发公众环保运动,抗议无节制地使用资源和破坏环境的经营生产行为。这些运动使得绿色环保成为一种价值取向,并影响到公众消费选择,形成绿色产品的消费溢价,并催生刺激出绿色产品的供给,以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环保问题,形成绿色生产、绿色制造产业链,加之环境法律法规的完善,投资者也慢慢意识到企业环境绩效可能会影响到企业财务绩效。于是,绿色金融开始进入投资者的视线范围。
ESG投资(Environment、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Governance)与绿色金融的发展一脉相承。近些年来,随着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PRI)推进将ESG纳入投资决策中,全球范围内众多金融机构都已将ESG因素纳入到自身的研究及投资决策体系中,许多国家的证券交易所及监管机构也相继制定政策规定,要求上市公司自愿自主或者强制性披露ESG相关信息。一些长期资金譬如养老金、保险资金对此投资风格有强烈偏好,十分愿意将资产配置到这样的投资产品中。同时,海外也建立完整的ESG评价体系,如MSCI ESG评价方法、汤森路透ESG评价体系等。
从国内的角度,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如持续的雾霾天,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经济发展的短板,威胁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转型方向之一就是推动绿色发展,通过绿色转型破除传统发展的路径依赖,为经济增长汇聚新动能。
2012年11月,党的第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在十九大报告中,污染防治也是三大攻坚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监管层面已经将绿色金融与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发展作为长期国家战略来考量,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此后相关行业协会也出台了绿色投资指引等细化文件,鼓励金融机构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并以各种形式参与、支持绿色投资
在国内资产管理行业,ESG投资仍处发展初期。ESG投资的最大难点是信息需求量大、披露不透明,缺乏统一性的评价系统,无法进行较好的指标量化。当前市场ESG数据和资料主要来自于是上市公司披露财报、社会责任报告、媒体公开信息等。尽管近几年来上市公司对ESG的信息披露有所改进,但多数上市公司缺乏对相关信息的披露。以《社会责任报告》为例,2017年,《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率仅为1/4,绝大部分公司仍未披露相关信息,这对在投资决策中引入ESG理念造成很大障碍。一些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市场机构开始构建ESG评价体系,但更加全面、完善的ESG评价体系仍有待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等进一步推进。
中长期看,随着绿色金融的深化与A股国际化进程加快,ESG的评级、研究、投资有望加速。2018年6月1日,A股首批234只公司已被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根据MSCI ESG研究部门全球主管领导表示,所有被纳入MSCI 新兴市场指数的234家A股公司都将接受MSCI进行的ESG研究和评级,为有责任投资要求的投资者提供参考,且MSCI可能在此基础上另外构建ESG指数。
综合考虑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及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深化,ESG投资作为绿色金融、责任投资的一个重要方向,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转自:东方财富网
来源:长盛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