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0日上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金融改革与发展”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就征信体系建设、金融业综合统计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他表示,征信和金融业综合统计都是为了如何解决金融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征信领域主要解决的是微观金融决策上的信息怎么能够更充分;而金融业综合统计实际上主要解决的是宏观金融决策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推动市场化征信服务发展壮大
陈雨露表示,人民银行牵头的征信体系建设,主要功能就是通过信用信息的共享,来优化营商环境,警示信用风险,降低国家发展的成本。目前的征信体系采取“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政府“这只手”主要是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负责的国家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已经接入了3500多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信息数据,9.9亿自然人的信用信息,还有2600多万户的企业和其他法人组织的信用信息。目前每天查询这个系统的有555万人次个人信用报告,30万人次的企业信用报告,所以应当说这是政府“这只手”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市场驱动的征信服务,陈雨露表示,目前市场上已经有125家企业征信机构,还有97家信用评级机构,这些机构80%以上都是民营资本投资兴办的。从2017年以来,为了满足互联网金融领域里面的信息共享需求,还有个人征信的有效供给,人民银行批准了我国首个市场化的个人征信机构——“百行征信有限公司”,它的股东发起人全部都是民营资本。经过一年多的筹备,目前“百行征信”已经签约接入了600多家机构的信用信息,今年1月份已经正式推出了个人信用报告等3项征信服务产品,应当说实现了一个良好的开局。能够有这样一个顺利的开局,8家主发起机构,还有互联网金融协会的会员们,都给了很大的帮助。他们不仅积极参与公司的决策,积极配合数据库的建设,同时也对未来征信产品怎么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在不断提出新的建议。希望包括“百行征信”在内的市场化征信机构,能够在创新能力方面、在竞争能力方面快速提升,让市场征信服务这个轮子能够越来越强、越来越大。
金融业综合统计实现良好开局
陈雨露介绍,金融业综合统计要求把所有的金融机构、所有的金融活动、所有的国家金融基础设施都要统计在内。这样可以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包括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提供数据和信息的充分支持。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金融业的综合统计工作,人民银行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金融业综合统计这项工作上,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简单来说,主要做了这样三大项工作。
第一项工作是完成了资产管理产品统计的全覆盖。现在已经能够按月统计资产管理产品,已经全面摸清了并且能够动态监测影子银行里面极其复杂的资产管理产品的情况,底数已经摸清楚。也就是说,我国资产管理产品目前的总量、结构、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力度,包括产品之间相互嵌套的关系,还有风险状况,基本上现在能摸清楚了。这对于在金融关键领域打好防范化解风险的攻坚战是个很大的支持。
第二项工作是更加完整地测算宏观杠杆率。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特别强调,要继续保持宏观杠杆率的稳定,所以现在宏观杠杆率总体水平的测算也越来越科学。宏观杠杆率还要反映出不同经济部门,政府、企业、居民、部门的结构性特征,包括不同的金融工具的杠杆水平,不同地区等也都要统计出来,更好地为结构性去杠杆服务,让它有据可依。
第三项工作是服务国家战略,强化金融专项统计。比如说金融精准扶贫贷款的统计、绿色金融的统计,还有普惠金融的统计等。
陈雨露表示,下一步重点的工作是将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还有金融控股公司统计上取得新的进展和新的突破,以此来尽早地构建起我们国家金融基础数据库,为整个金融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作者:记者 贾瑛瑛 孙芙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