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复旦大学绿金研究中心授权中研绿金院权威发布《绿金研究报告》摘编(20):长三角“40+1”城市群绿色金融发展竞争力研究

>2019-1-12

城市经济金融和生态环保进展(2017 年):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550 亿元,同比增长 9.3%,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3.5%、9.8%、10.6%;财政收入 274.5 亿元,增长 9.3%;固定资产投资 1900 亿元,增长 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25 亿元,增长 12.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 31145 元、13737 元,增长 8.7%、9.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低于省控目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城市绿色金融发展概述(2017 年):

 

蚌埠市将绿色金融纳入规划发展。"十三五"金融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支持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全面推进绿色信贷。蚌埠市开展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全市参评企业56 家,环保信用诚信企业 23 家;环保信用良好企业 29 家,环保信用警示企业 2 家;环保信用不良企业 2 家。工业节能方面,建立节能减碳制度,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蚌埠市绿色金融支持光伏扶贫取得显著成效,对辖区贫困村和贫困户优先建设村级光伏电站。截至 2017 年 6 月末,累计建成村级和户级光伏扶贫电站 240 个,规模达 14400 千瓦。

城市绿色金融发展优劣势简析(2017 年):

 

制度政策较缺乏,市场活力较弱,保障措施有待加强。

城市经济金融和生态环保进展(2017 年):

 

淮南市2017 年地区生产总值 1100 亿元,年均增长 5.4%;固定资产投资 1050 亿元,年均增长 7.8%,完成市人代会确定的“双千亿”目标;规上工业增加值365 亿元,年均增长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72 亿元,年均增长 11.5%。三次产业结构比由 11.2:59.8:29调整为10.8:48.7:40.5,非煤电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19.9%提高至 26.8%,民营经济增加值占 GDP 比重由 41.3%提高至 46%。五年来,完成民间投资、工业投资2054 亿元、 1690 亿元,分别是上个五年的 4.6 倍、1.9 倍。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总额分别是上个五年的 1.5 倍、2 倍。投放产业发展基金 21.7亿元。实现直接融资 1398.5 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迈上 2000 亿元、1000 亿元台阶。发放“税融通”、新型政银担贷款、续贷过桥资金 132.4 亿元,为企业结构性减税 54.9 亿元。强化责任担当,为 408 家中小微企业化解了 977 个历史遗留问题。五年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项目 1782 个,开展燃煤锅炉整治等十余项环保专项行动。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城市污水处理率达 93.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10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 3.9%。成功创建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建成中央公园等 7 座城市公园。治理采煤沉陷区26 平方公里,搬迁居民 2.3 万户、 5.7 万人。建立“林长制”,成片造林27 万亩,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城市绿色金融发展概述(2017 年):

 

为推动绿色发展,《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绿色信贷项目可按规定申请财政贴息支持。淮南市凤台县以新的理念不遗余力推行林长制落地生根,采取县政府融资平台、州来集团与县森林苗圃合作建设中山杉育苗基地的方式,充分发挥县森林苗圃的技术优势与州来集团的资金优势,创新融资造林——林业融资模式。邮储银行淮南市不断加大对绿色农业、工业节能节水等项目的信贷资金投放力度,重点支持符合绿色信贷标准、环境风险低的“三农” 、小微企业、公司客户,推出了多种特色产品,如供水贷、无还本续贷等,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

城市绿色金融发展优劣势简析(2017 年):

 

制度政策不足,市场活力有待增强,保障措施匮乏。

未完待续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