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绿色金融·中研院专访系列之十二 束兰根:六位一体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2019-1-09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冉宪幕

中国经济时报驻江苏记者站 龙昊 

(图为: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董事长兼院长束兰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如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南京市“两会”召开之际,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董事长兼院长束兰根建议:从创新资源、创新基础设施、创新环境、创新机制、创新主体等方面,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是新时代、新发展背景下,推进绿色发展,践行习总书记关于“两山论”科学论断,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绿色金融的发展积累了可复制的工作经验

 
 
 
 
 
 
 
 
 
 
 

 

记者:20176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广东、浙江、江西、贵州、新疆五省()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来,您认为我国绿色金融取得了那些成效?

束兰根:五省八地的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在规划之初本就各有侧重、各具特色。自成立以来,坚持目标导向、市场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着力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机构体系、做大金融市场、创新产品服务,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8612日—13日,人民银行陈雨露副行长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一周年座谈会上指出,试点总体方案中85%以上的试点任务已经启动推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3月末,五省试验区绿色贷款余额已达2600多亿元,比试验区获批之初增长了13%,高于同期试验区各项贷款余额增速2%。在总量扩大的同时,绿色信贷资产质量保持较高水平。20183月末,五省试验区绿色贷款不良率为0.12%,比试验区平均不良率低0.94%。试点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层面进一步发展绿色金融探索有效路径,在这方面,试验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一些好的做法可以及时提炼,上升到制度层面。主要成效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建章立制,完善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的体制和机制。二是依托市场,不断激发绿色金融创新活力。三是多管齐下,推动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见到成效。四是防控风险,确保试验区改革创新工作行稳致远。

同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绿色金融的发展积累了可复制的体制机制、产品服务、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工作经验。

 

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必须是以”两山论“为中心思想的生态技术体系

 
 
 
 
 
 
 
 
 
 
 

 

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绿色金融,要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您认为该体系的内涵和范围是什么?

束兰根: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思想层面——生态环境部李干杰部长在总结习近平总书记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曾指出,落地“两山论”就是绿色发展观,绿色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实现“两山论”落地的核心。在新时代、新发展的要求下,发展绿色金融需要有新的技术支撑。那么,这就从本质上要求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必须是以“两山论”为中心思想的生态技术体系。

理论层面——绿色技术创新也称为生态技术创新,是以把保护环境为目标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统称为绿色技术创新。这种创新要遵循生态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以节约资源和能源,避免、消除或减轻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生态负效应最小的无公害化或少公害化的技术、工芯和产品的总称。其范围包括:污染控制和预防技术、源头削减技术、废物最少化技术、循环再生技术、绿色净化技术等。

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是在绿色技术领域,以市场主体、市场规则、市场体系、市场机制为基础,以促进绿色技术研发、扩散和应用为目的,由相关要素组成的特定网络系统。它聚焦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推进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为“靶心”,依靠市场力量,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系统性和市场可及性等特点。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应坚持全链条谋划、分层分类立体布局,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和灵活运用政策工具,强化绿色技术创新的体系支撑。

 

绿色技术创新还有四大拦路虎

 
 
 
 
 
 
 
 
 
 
 

 

记者:当前绿色技术创新体系面临那些挑战?

束兰根: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在《环境产业3.0时代的技术创新》指出:当前我国的环境科技创新体系,还是以传统的末端治理为目标。首先,从目标导向上就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推进绿色发展的目标要求。其次,从当前我国科研现状来看,其本身也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不高,这一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诟病的一件事。再次就是当前我国科技研发体系的失衡。

E20研究院曾总结过市场导向下的技术创新六个环节的转化规律:技术突破—工程化(产品化)—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在这一过程中,有“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资本家以及服务者”五位参与者,涉及四个机构/企业主体:科研院所及高校、产业、金融机构、服务体系。

技术突破目前在我国不是大的问题,但是大部分的科研成果停留在了第二环节的工程化(产品化),很多人把工程化当作了产业化和市场化,事实上工程化的落地并不意味着产业化。

从技术突破到资本化的整个过程,至少需要八到十年才能够完成,基本只有1%的科学家能够走完这个行程。从上述转化规律可以看出,当前的科技研发体系面临的问题,一是与用户是基本脱节的,二是金融机构基本是缺位的,三是环境企业的主导力是不足,四是当前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的不是围绕客户需求进行的创新,而是低成本。

 (图为: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董事长兼院长束兰根正在与各界专家交流)

 

 

六位一体构建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记者:您认为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应从那些方面着手?

束兰根: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创新资源、创新基础设施、创新环境、创新机制、创新主体。

创新资源。在高效集聚创新资源上下功夫,培育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加强政府公共绿色发展引导基金,强化环境资源税和环境补偿税征收,鼓励企业绿色技术研发经费投入,加强节能减排能量交易、碳排放权交易、可再生能源交易等。

创新基础设施。要在夯实创新基础设施上下功夫,着力健全绿色服务配套体系建设。加快构建绿色技术信息平台,创新绿色技术专利许可制度,研究国际一致的绿色技术标准体系等。

创新环境。要在净化创新环境上下功夫,从法律层面支持创新实施。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保障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法律政策,从宏观层面打造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实施的大环境,积极维护绿色技术创新各方的权益,进一步刺激各主体创新。

创新机制。加强公共绿色产品与服务采购体系与标准建设,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机制。机制创新对于发挥市场导向作用、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确保创新体系持续有效运行至关重要。应完善市场激励、约束、交易机制,形成公平的市场准入、交易机制。

创新主体。就创新主体而言,政府、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技术创新支撑服务平台、金融机构、用户在绿色技术创新链条上有着不同的功能定位。要强化政府引领地位,出台支持企业创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创新、技术创新支撑服务平台创新、金融机构创新、用户创新的利好政策;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识创新作用和技术创新支撑服务平台、金融机构的产品或服务创新功能,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创新支撑服务平台、金融机构与企业采取联合开发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攻克一批新兴绿色产业的基础技术、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成果转化和工程示范。值得强调的是,一条完整的创新体系链中,六位主体即政府、科研院所及高校、企业、技术创新支撑服务平台、金融机构、用户是不可或缺的。作为这条创新体系链不同阶段的中坚,这六位主体要需围绕共同的转化目标,各自分工,又相互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为此,构建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需要六位一体。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