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创新策源地 助翼长三角 —— 江北新金融中心发展纪实

>2018-12-24


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地处扬子江畔的国家级新区崛起的江北新金融中心,正在成为全省乃至辐射长三角的创新策源地和新的增长极。

近年来,江北新区紧紧围绕新区“三区一平台”战略定位,全面承载“两城一中心”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建设,围绕新区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加大新金融产业引进和培育,构建适应实体经济投融资发展需求和创新驱动战略要求的金融支撑体系。

聚焦三大业态、发展绿色金融、支持新兴产业,江北新金融中心的建设已经从纸上的规划设计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2018年金融增加值全年增长13%。按照新区管委会的规划,2020年,江北新区金融企业1000家以上,金融资本规模超过1万亿元。到2025年,江北新区经济总量占南京经济总量将提升到25%左右。

江北新金融中心,作为南京金融行业“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的三大金融区域之一,将打造成为具有强大资本吸纳能力、产融结合能力和创新转化能力的全国一流的新金融中心,成为长三角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金融支点

金融业态新,现代金融产业格局初显

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在江北新区建设与上海金融中心错位发展的扬子江金融集聚区,重点集聚金融资产管理、区域股权交易、科技金融和保险创新等新金融业态,支撑新区加快建设扬子江新金融集聚区。

目前,江北新区集聚了注册资本120亿元工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50余家新金融机构和新希望医疗等120余支基金,认缴规模超千亿元。未来三到五年,江北新区将全面推动“新金融中心”建设,聚焦优质产业资源导入、聚焦重大产业项目落地、聚焦新区重点民生工程,不断加快投资运作的进度、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

当前,江北新区正在全面聚焦三大业态,加快推进各类金融资源集聚,努力形成快速化集聚效应。一是大力集聚资管机构。苏宁金融、金旅融资租赁等一批新金融业态企业已正式落户新区,同时积极引进一批有影响力和带动性的金融机构入驻新区,加快打造大资管生态圈和新金融全产业链。二是大力集聚各类基金。全面聚焦新区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两大产业,充分发挥省市共建南京江北新区发展基金、新区协同创新基金两大抓手作用,参与百亿元级长三角协同创新基金设立,引进国寿大健康投资基金、工银普拓投资基金、新希望医疗健康基金、江苏省供销合作产业基金等一批重点产业投资基金,着力发挥基金对于资本集聚和科技创新的双向驱动作用,助推新区产业、科技、金融融合创新发展。三是大力集聚金融科技企业。先后引入SAS(赛仕)软件、荣泽科技等一批金融科技代表企业。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南京市、南京大学等合作共建“南京金融科技研究创新中心”也正式挂牌入驻江北新区,加速推动传统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的应用,构建开放共享的“金融+科技”生态圈。

新区的金融业态越来越丰富,而江北新区的建设需要,又为这些金融新业态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据悉,正在建设中的产融服务中心,将链接从政策、中介、人才到金融、私募的各种资源,核心是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企业,并提供战略梳理、资源导入、人才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增值服务,实现最深层次的“产融结合”。

发展理念新,绿色金融助力“循环经济”

江北新区自成立以来积极践行“生态先行”的发展理念,通过发展以绿色信贷、绿色基金、创新资产管理等为主的绿色金融,不断创新发展理念,走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循环经济之路。

南京市委相关领导表示,在新金融中心发展上,江北新区摆脱传统金融业发展模式,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绿色经济在新区的发展呈现出蓬勃之势。

8月17日,“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 正式落户江北新区。该研究院致力于推动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发展的“产学研管融宣”一体化研究。作为国内首家公司制管理,市场化运营的绿色金融研究院,中研绿金院聘请了国内外众多知名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绿色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全球智库专家理事会,并与国内外一批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相继合作共建了一系列交流、培训平台。

10月30日,“联合赤道—中研绿金·绿色金融评估认证中心”在江北新区揭牌成立。此次评估认证中心的揭牌预示着江苏在引入跨省专业机构、拓展绿色金融第三方服务,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促进了产融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的绿色项目、绿色金融的落地。认证中心汇聚了联合赤道与中研绿金等多方优势资源,不仅将对规范江苏省绿色项目和绿色企业评估认定标准、服务江苏省绿色实体产业起到积极作用,也将有力地促进南京江北新区绿色金融新高地的建设。

江北新区管委会相关领导在江北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规划课题座谈会上提出:对于南京市江北新区而言,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具有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推动“两城一中心”战略的实施;二是有利于凸显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建设的特色;三是有利于推进本地乃至区域的金融改革向纵深发展。

日前,江北新区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这不仅是江苏省对绿色金融政策的探索,也是助推国家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重要举措。

支持产业新,“两城一中心”相辅相成

金融是产业之动脉,新兴产业发展更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支持。作为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勇于开拓创新,紧盯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和科技创新前沿领域,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芯片之城”“基因之城”。

台积电是全球芯片制造业龙头企业,在它的引领下,140余家来自世界各地的集成电路企业落户新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芯片之城”,力争到2020年形成以芯片设计为核心的集成电路千亿级产业集群。

今年初,利用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落成的契机,江北新区加快发展基因检测、干细胞等极具潜力的生命健康产业,吸引诺禾致源、云健康基因等一批基因测序企业入驻,成为全亚洲最大的基因测序基地。力争到2020年构建千亿级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细胞谷”。

总规模200亿的南京江北新区发展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投资杠杆和引导作用,正不断引入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材料、现代物流和高端商贸等新兴产业。截至目前,南京江北新区发展基金已完成14只基金投资,认缴总规模超60.24亿元,涉及健康、信息技术、通用航空、服务贸易等行业,创新性地助力新区打造产业集群。

源自黄浦江畔的博郡汽车,专注于为知名的汽车品牌引进完整的开发体系和流程,已经为多家中国主机厂完成了上百个设计、开发和质量改进项目。创始人黄希鸣更对事业发展有着特殊的执着,而这样的技术和团队正是江北新区发展基金所青睐的,博郡汽车在江北新区注册9天后,获得了首轮融资。

去年以来,江北新区启动了产业、科技、金融融合创新发展先导工程——“灵雀计划”。该计划遴选一批具有高成长性、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从股权投资、应急周转、贷款贴息、研发补助等方面进行多方位、一站式金融扶持。首批50户“灵雀企业”已获得15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

目前新区正在组织实施第二批 “灵雀计划”申报工作,同时依托北京银行“小巨人”创客中心(灵雀服务站)开展“A-C轮项目融资路演会”“灵雀商学院——农业领军企业私董会”等多场活动,为灵雀企业和投资机构搭建有效沟通渠道,筹划搭建财政金融线上服务平台,为产业科技金融融合创新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据悉,两批“灵雀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90%以上,充分激发了市场经济活力。

政策引导新,营造优质金融发展环境

江北新金融中心的建设,不仅仅是要把目光放在江北新区,未来它辐射的范围可以延伸到整个长三角地区。根据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要求,发展江北新区的实体经济需要高科技支撑,更需要具有现代基因的金融体系支撑。

今年4月,为吸引各类金融机构集聚江北新区,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新金融中心,南京江北新区出台了《加快建设扬子江新金融集聚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金融十条”)。这是自江北新区成立后,继双创政策、服贸政策、高端人才引进政策陆续出台后倾力推出的重大金融政策,共同助推新区打造“两城一中心”主导产业集群。江北新区扬子江新金融中心,以“一心一镇”为主阵地,即CBD资产管理与证券化中心、创业创新基金小镇,着力构建多区域联动发展的现代金融产业发展格局。

此次出台的“金融十条”政策,涵盖面全、支持力度大、发展导向性强。从金融企业落户奖励、办公用房支持、经济贡献奖励,到金融高端人才引进、金融项目创新支持、投资风险补偿都有涉及,并且在全国同类支持金融产业发展的政策下,新区扶持力度国内领先,特别突出了对新金融业态的支持,鼓励金融研发、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对创新型科技企业的直接投资,支持金融科技融合创新发展,打造科技金融示范区。

11月,江北新区发布《南京江北新区科技创新券管理暂行办法》,修订后政策将对单个企业的最高支持额度从20万元提升到30万元。该办法扩大了创新券的支持范围,为推动转型升级、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高端人才团队,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正在为新区打造具有强大资本吸纳能力、产融结合能力和创新转化能力的新金融中心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接下来,江北新区将持续推动新金融招商,加快优质金融项目入驻新金融中心。目前荣泽科技、众华嘉诚、南京金融科技创新中心等一批金融机构已入驻腾飞大厦,2019年计划入驻率达100%。新金融创意街区项目将于年底竣工并启动运营。同时600米高的绿地国际金融中心、江北新金融中心一期、扬子江新金融创意街区等项目建设也在持续推动中。

扎根实体,所以葳蕤常青;创新有为,方能勇立潮头!南京江北新区扮演着国家创新战略承接者、区域创新活力激发者和经济转型发展引领者等多重角色。随着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将高举创新的旗帜,为新区实体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力,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台阶,以全新的姿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来源:交汇点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