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董事长兼院长束兰根)
当前,南京市江北新区正全力打造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新金融中心。如何在新一轮现代金融高地建设中力争有所建树,形成独具南京江北新区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直是南京江北新区各级领导干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大事情。
“以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两大业态为核心,以Fintech为支撑,构建南京江北新金融中心创新发展新模式。”在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成立之际,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董事长兼院长束兰根,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提出了上述建议。
在深入的比较研究之后,他从政府及监管职能、金融机构建设、第三方服务三个层面提出了18个有针对性的发展方案。
创新引发“跨国之战”
记者:目前,国内外掀起新一轮创新浪潮,江北新区发展新金融面临一个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
束兰根: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全球产业分工和发展方式面临深刻变革,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和服务化正发展成为新的潮流。
创新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在12月6日召开的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势逼人,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机遇、困难和挑战,要立足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发挥我国人力人才资源丰富、国内应用市场巨大等优势,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创新领域所应关注的重要部分。通过加快金融高效流转、提升金融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可以有效腾挪、盘活资源,在当前引导实体朝着“科技”、“创新”的方向转型升级。
新形势下,作为中国第13个、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自2015年6月27日获国务院批复以来,围绕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这一战略定位,聚焦建设“两城一中心”,聚力加快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新金融中心。
在抓住创新机遇的国内地区或机构,赢得的将不仅是国内市场,很可能是来自全球性的收益。对于国内而言,未来必将会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以应对已然到来的创新之“跨国之战”。基于这一逻辑,南京江北新区是江苏省唯一国家级新区,新区地处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圈交汇处,政治、经济、金融在全省及周边地区都有较强大的实力和潜力,在当前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下,应当发挥出引领和示范作用。
(图为: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董事长兼院长束兰根)
创新引领的“金融抓手”
记者:现代金融体系作为现代化经济的核心和基石,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核心使命,同时也只有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中才能实现自身持续健康发展。在目前中国全面实施高质量发展的竞争格局下,江北新区发展新金融,您建议采取哪一种适合于其自身发展的路径?
束兰根:创新是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历史镜头中,可以看到:金融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资本动能和市场基础。
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是推进创新集成、产业集群,加快产城融合,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现代金融服务“两城”建设的核心。“新金融中心的新字,尤应体现在创新之上。”
不仅仅是国外,国内很多地方与机构也竞相展开了基于自身优势的差异化金融发展,特别是在政策引领、机构创新与服务创新三个层面。
我们就注意到:深圳加大了对金融的扶持力度,通过培育引进创新型金融机构,完善配套金融支持体系;广东横琴新区则印发《横琴新区区块链产业发展扶持暂行办法》,重点发展区块链企业或机构和金融机构;山东出台了金融创新发展的引导政策;作为国家级开发区以及首批五省八地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江西赣江新区将优选绿色金融作为主打方向扶持政策;贵安新区作为首批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同时作为国家级新区,不断加快辖内绿色机构创新探索;已跻身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也强化了科创平台的建设……目前全国各地竞相开展了适合各自发展需求的差异化金融发展路径。
一大批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探索金融服务的新方式新工具。如:交通银行推出的“科贷通”、南京银行推出的“苏科贷”,就是为科技企业量身打造金融服务;兴业银行建立行业云,用科技的手段改造金融行业;还有一大批银行机构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创新服务平台。
近年来,江北新区聚焦“两城一中心”即“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的建设,这表明了地方的管理者深刻地认识到了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实体经济与现代金融协同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形成融合生态,江北新区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和监管部门牵头引领作用,在更高层面实现为新金融中心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和土壤,积极推动金融机构的创新与金融服务的创新,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三个维度18项细则构建南京江北新金融中心
记者:在具体操作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束兰根:前面提到了政策引领、机构创新与服务创新三个层面,具体可以从18个角度来构建南京江北新金融中心。
1选择方向:“两大业态+一大支撑”的创新方向。
江北新区围绕两城一中心,以及4+2产业规划,首先明确新金融中心的特色金融选择方向。建议以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为两大金融业态,以金融科技Fintech技术基础,形成“两大业务+一大支撑”的创新方向,开展一系列的特色化金融创新。
2尽快出台鼓励上述领域创新实践的实施纲领或细则。
在明确金融发展方向后,建议江北新区尽快出台江北新区绿色金融发展指引或实施细则,科技金融发展指引或实施细则,FINTECH金融科技建设规划或指引等规划,还可进一步配套绿色和科技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基建规划等,提供明确的指导。
3研究和颁布各项优惠和鼓励政策。
为营造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的良好环境,建议江北新区内部各部门尽快会商,并向社会颁布绿色金融、科技金融、金融科技发展的相关激励政策,包括不限于既针对企业、也针对金融机构、还针对个人的:政府补助、风险补贴、减免税务等财务方面的,以及基础设施、人才引进策略等方面的政策。
4以创新理念,不断优化监管要求。
建议江北新区与辖内监管部门,研究本地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的差异化监管策略,在宏观审慎监管(MPA)框架、信贷和债券资产纳入人民银行再贷款抵押物及、建立地方“特色机构”评价制度、设置差异化的风险容忍度、相关债权优先受偿等差异化监管。
5全力以赴加快国家级改革创新试验区创建工作。
建议江北新区全力以赴加快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创建工作,一旦成功,对新金融中心的品牌利好,且能够获得省内和南京实打实的创新支持。
6加强区域创新行动和成果的宣传力度。
不仅要做,还要善于总结和宣传。建议江北新区,抓住当前国家金融改革的时机,与相关机构共同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知名的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品牌,把新金融中心推向全国。
7加快引进具有绿色和科技属性的金融机构。
建议江北新区加快引进现有以商业银行为核心的,且体现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的金融机构入驻,包括了银行、保险、基金,以及第三方服务机构等。且配套提供相关办公场地等基建设施。
8优选部分机构实施绿色和科技改造。
建议江北新区优选一部分有条件的当地银行,将其向绿色和科技等特色化方向改造,打造原生的特色金融机构,并努力做大做强。
9探索创新地方原生的政策性银行和投资银行。
建议江北新区加强地方政策性银行研究,结合国际发达国家在可持续金融等领域早期的发展经验,优选合适团队和机构,在地方政策性银行、政府投资银行等领域探索尝试,金融体系既符合相关产业需要,同时也覆盖辖内机构业务盲区,不足非一级法人的短板。
其次,金融机构是承载金融发展的核心载体,机构创新了,金融也就创新了。金融机构的创新可以分三步走:一是现有引入、二是存量改造、三是原创探索。
10强化保险业务在绿色和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建议江北新区加强环境责任险等险种的创新,保险作为绿色金融乃至科技金融等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十分重要,充分运用保险手段,提升绿色和科技发展水平,在当前有直接且现实的意义。目前,复刻国内其他地区的保险政策较便捷,同时围绕当地产业特点,实现保险创新则更显价值。
11充分运用基金手段,实现小资金大作为。
建议江北新区出台专项扶持基金或发挥已有基金优势,通过基金这一机构形式,吸引和撬动更多社会资金进入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市场。另外,还可进一步尝试在绿色担保基金、环保技术改造基金、环境污染治理基金、科技企业担保基金等领域进行细分和创新,实现多用途高效率的资源整合和撬动,避免一刀切政策,帮助企业实现稳步升级。
12重视FINTECH金融科技,加大金融科技的引入力度
建议江北新区加大辖内金融科技企业的引入力度。金融科技企业属于高技术、高产值企业,金融科技的引入或数据仓库、实验室等平台的引入,能够有效提升产业技术高度,利于实现高科技集聚的目标。为当地的金融服务提供便利。
最后,现代金融体系离不开服务业。金融服务的创新,是助推金融创新的良好催化剂。
13确立适宜的标准体系,并加强学习和传导。
建议江北新区选择目前的一套绿色金融国家标准体系,加强其在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实体产业、第三方服务等之间的学习渗透,使之成为明确的指导标准,为后续的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14加快建设各类企业库、项目库、技术库等。
按照选定的标准体系,在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领域,建议江北新区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建立和完善:绿色企业库和绿色项目库,科技企业库和科技项目库。为产业与金融的高效对接,以及诸如补贴政策等的有效落地创在数据基础。上述企业库和项目库,都应当建有对外公布的窗口,如绿色金融网站,科技金融网站,或金融办、科技局网站公布等。相关对外窗口既能实现在政府部门、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互,同时也能开放公众查阅。数据库和公示窗口的完成,同时也便于未来的考核和奖励补贴发放后续工作。
15创新设立“四方六维一站式”服务平台。
建议江北新区借助FINTECH中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立地方金融综合信息平台,一站式发布金融政策、市场信息,包括绿色和科技企业库、项目库、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产品、第三方认证和服务资源、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市场分析研究等信息。形成政府、企业、金融和第三方服务的四方共享,在政策、项目、技术、金融、人才、服务的六个维度打破信息不对称,提升对接效率和透明度。
16探索环境评估和交易、技术评估和交易机制。
建议江北新区借助加强环境交易权(如碳排放交易权)、技术价值评估和交易权等的创新力度。从辖内着手,前者优先锚定一项环境评估指标,建立转换模型,实现环境污染和影响行为的可衡定,进而可交易,期间还需配套相关的环保政策。后者加强技术价值的商业化评估,探索包括专利技术估值、技术转让和投资者引入的交易机制。
17加强金融科技第三方服务的运用。
建议江北新区加强金融科技各项技术的运用探索,为金融科技FINCECH企业的相关技术的运用和服务创造条件:
比如:
加快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为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创造条件,在涉密数据防护和数据隐私等方面出台相关规定,弥补数据管理空白。
加快区块链技术运用,如区块链供应链数字货币交易探索,一方面鼓励实现公允条件下的数字货币及交易创新,同时充分运用新技术,加强数据安全性建设;
为人工智能创新和落地创造条件,鼓励人工智能在个人身份识别、信息筛查、项目匹配和投融资分析建议、以及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运用。
18切实加快区域内绿色领域的评级认证工作。
建议江北新区充分发挥已引入机构优势,加快对接绿色领域的评估认证工作。为后续的一系列企业库、项目库、技术库等做好先期准备工作。
(图为: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董事长兼院长束兰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