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波兰卡托维兹紧张进行中,这期间公布的一系列碳排放数据提醒着全球决策者们,减排压力依然很大,但也存在一些乐观因素,因此需要采取果断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
据非政府组织“全球碳计划”5日发布的“2018全球碳预算”报告,201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预计将增加2%以上,且这一增长主要源自煤炭等化石能源使用量的上升,2018年来自化石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会达到371亿吨。
这份由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等多个机构学者合作完成的报告当天也同时刊登在德国期刊《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上。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6年全球碳排放连续3年保持稳定,几乎没有明显增长,而2017年出现了1.6%的增幅,今年则进一步上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前执行秘书菲格雷斯等7位专家当天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共同撰写的评论文章说:“如果我们要达到《巴黎协定》中的气温目标,到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必须开始下降。”
这篇文章获得了超过100名来自政界、民间机构和商业机构的人士签名支持。文章说,如果碳排放年复一年地上升,会让全球经济以及数十亿人的生活面临风险,未来多个世纪我们都可能要承受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2017年,与气候和天气有关的灾害已导致全球经济损失3000多亿美元以及约1万人死亡。
尽管减排形势紧迫,文章还是列出了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让人感到乐观的三个因素:关键技术正走上正轨,非国家层面的减排努力正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支持更大胆的气候目标。
让菲格雷斯及其同事们感到鼓舞的是,低碳转型正在加速,其速度超过任何专家预测。
10年前,太阳能或风能的大规模发展还难以想象。但文章援引的数据显示,如今全球超过50%的新增发电容量来自可再生能源,风能和太阳能相关数据每4年翻倍,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明显。如果这些趋势持续下去,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将产生世界约一半的电力。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上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在气候变化大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量都是世界第一……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每年新增的投资,我们也是第一,就是说我们在能源转型方面的投入力度最大,发展的速度也是最快的。”
据中国生态环境部介绍,截至2017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6.5亿千瓦,同比增长14%,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6.6%,同比上升2.1%。2017年,全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共1.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9亿千瓦时。
总部位于马来西亚的国际组织“第三世界网络”气候事务专家米纳克希·拉曼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发展中国家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走上低排放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可以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转自:大众网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