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建筑节能减排潜力70%以上,绿色金融如何助力绿色建筑?

>2018-11-10

眼下,中国已进入绿色金融时代,所有的金融产品都开始冠以“绿色”二字,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IPO、绿色基金等等。

以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为标志,中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发展绿色金融体系的政策框架。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

发展绿色建筑迫在眉睫

现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既有建筑和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然而,过去几十年建筑业快速发展,让我国在取得了巨大建设量的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资源环境代价。

据中国建筑能协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7年)》显示,2015年中国建筑能源消费总量为8.57亿吨标准煤,占到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0%。如果将建材生产、建筑施工能耗等计算在内,中国房地产建筑业总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证监会中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马险峰在近期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和新华社《环球》杂志、瞭望智库主办,标准排名承办的“2018中国绿色地产发展报告发布会”演讲中也介绍,建筑领域的能源消耗约占全球最终能源消耗的1/3,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随之而来的是数量不断攀升的建筑垃圾,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达24亿吨左右,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

这意味着,发展绿色建筑,迫在眉睫。世界银行预计,到2030年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70%的减排潜力在建筑节能方面。

马险峰补充介绍,根据国际能源署2013年的估计,要实现《巴塞尔协议》的目标,将全球温度上升限制在2度以内,需要在2050年之前将建筑领域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减少77%。

这对建筑业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但也是一个发展契机,各级政府也对绿色建筑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

2017年5月,中国住建部印发的《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到2020年,中国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要求,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0%,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达到3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

马险峰表示,绿色建筑行业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发展为绿色建筑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目前,绿色建筑领域集聚形成了体系较为完整的绿色业务生态链,从全球范围来看,绿色建筑领域聚集了绿色建材、绿色技术制造商、推广商、开发商、全球绿色空间的使用者以及愿意支付绿色溢价的绿色物业投资者,涉及绿色建筑的法律、法规,绿色认证机制、规范性要求、技术创新体系也较为系统和全面,这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益和可供借鉴的国际经验。

中国银保监会政策法规局巡视员叶燕斐在近期举行的“第九届地坛论坛”上介绍,过去几年,银行保险业在大力倡导发展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

他更是建议,北京带头要求所有的工业建筑、办公楼、写字楼等都在大门入口处安装一个可以实时监测能源消耗和空气质量、室内环境质量的电子显示屏,这样一目了然。

同时他表示,虽然在大力倡导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但绿色建筑还不是特别多,针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还需要探索一个可以盈利的市场化机制。

标准排名研究发现,2017年中国共有1126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标识,认证总建筑面积近1.3亿平方米;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标识的项目仍没有突破2016年不足百个的尴尬局面,认证总建筑面积约1000万平方米,高星级的绿色建筑在2017年全国16.9亿平方米的商品房总销售面积中微不足道。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清勤在演讲中介绍,截至2017年12月,全国共评出10927个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绿色建筑面积超过10亿㎡。

住建部总工程师陈宜明曾在公开演讲中表示,中国住宅和公共建筑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总建筑面积占城镇竣工总面积的比例不到5%,获得运行标识的绿色建筑总建筑面积,占绿色建筑总面积的比例也仅为5%左右,这也充分说明未来绿色建筑发展潜力巨大。

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体系,它涉及到绿色建筑的设备,绿色建筑的能源消耗、功能等等,要把绿色建筑全方位的拆分开来,然后再进行绿色金融设计。”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在“2018中国绿色地产发展报告发布会”下午场“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沙龙中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不可否认,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绿色金融将如何支持绿色建筑发展?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绿色金融论坛(贵安新区)表示,要把绿色建筑标准转化为绿色金融标准,绿色金融需要把绿色建筑的标准纳入到绿色信贷标准和绿色债券标准等金融指引当中去,也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

央行于2015年12月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已将绿色建筑包含进去;银监会2015年《能效信贷指引》也将建筑节能纳入绿色信贷重点支持的范围;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更是明确将绿色建筑发展列为重点支持项目。

此外,证监会发布的文件显示,支持发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绿色地方政府债券、绿色可续期债券等产品,还与生态环境部在研究制定推广《上市公司强制ESG信息披露制度》。

蓝虹表示,可以说,绿色建筑已成为我国绿色金融的重点支持领域,重点支持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

此外,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中还明确将建筑工业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和低碳省市试点、低碳城(镇)试点、低碳社区试点、低碳园区试点的低碳能源、低碳工业、低碳交通、低碳建筑等低碳基础设施建设及碳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列为重点支持项目。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学工也认为,绿色金融发展已是势不可挡,现有的产品也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肯定。未来绿色金融的模式将更多是量身定做的产品,对绿色建筑的支持也会更加精准,并且产品期限上可以更长。

马骏表示,还通过绿色建筑保险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绿色建筑建成以后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是,买家往往不相信建筑商声称每平方米能够降低能耗和减排百分之多少的承诺。要解决这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通过绿色保险的金融创新,由大型保险公司向买家保证绿色开发商开发的建筑确实可以达到降低能耗、水耗和其它减排标准,绿色建筑物就很容易销售。”

在平安财险统保部经理刘松岭看来,安全是绿色建筑以及绿色地产第一个重要命题。绿色建筑概念非常广,像长租公寓、养老公寓,以及养生地产项目,还有装配式建筑,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

保险机构一定要围绕着它们所需要突显的功能——节能环保、舒适无障碍、适老、适幼等需求,针对各自的特殊性提供相应的保障,既能够让投资人放心投资,让政府安心地进行监管,也能够让业主、消费者去安心地入住。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红在“2018中国绿色地产发展报告发布会”上发表的《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演讲中表示,绿色建筑未来市场很大,目前我国存量建筑95%是高耗能建筑,如果这些高耗能建筑要改造,未来市场就非常大。

此外,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城镇每年的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增建筑的比例要达到30%,这将新增投资需求达5万亿,从而会吸引广大金融机构的追随。

近几年,国内绿色金融不断发展,各大银行都积极开拓各种绿色金融项目。对此,华夏银行绿色金融中心苏楠认为,银行开展绿色金融工作,一定要坚持商业可持续,一定要走市场化的道路。所以,我们希望通过绿色金融的工作,能够使绿色产业和金融机构得到共赢。

绿融(北京)投资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张涵也认为,不管是绿色建筑还是绿色金融,代表了一个更高的国家绿色标准,这个标准不一定现在就给你带来绝对的好处,但是当标准制定得更高以后,它就成为了一个战略部署。而在未来国家不断提高环保标准过程中,你一定可以获得更好的竞争空间。

绿色债券增长潜力巨大

“2014年年底,当代置业就跟汇丰银行和世界银行合作开始启动绿色债券的项目。”当代置业董事会办公室总经理崔寒凌介绍说,绿色金融起源于欧洲,目前,在整个欧洲市场,绿色债券体系、机制和结构都非常成熟。

虽然国内绿色金融市场起步较晚,但可以预见,未来十年中国绿色融资的需求非常大。

按照央行估算,2016年我国实现绿色融资的规模是1.76万亿元人民币,2017年是2.35万亿元。这也是我国过去两年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跃居全球前两位的重要原因。

绿色债券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绿色债券在全国债券市场的规模不到1%,未来的增长潜力巨大。

根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5年11月发布的报告——《绿色金融改革与促进绿色转型研究的研究报告》,从可持续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修复、工业污染处理、能源与资源节约、绿色产品等六大领域、十六个子行业的分类来看,对2014年到2030年的绿色融资需求估计,我国绿色融资需求至少在40万亿以上。

马险峰认为,如此巨大的融资需求将不断地推动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及绿色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孙学工表示,绿色债券和普通债券相比,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首先,绿色债券募集资金占项目总投资比例由普通债券的60%放宽至 80%,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不受发债指标限制,可以申请发行超长期债券,并且申报受理及审核实行“专人对接、专项审核、即报即审”的“绿色通道”制度。

此外,支持绿色债券发行主体利用债券资金优化债务结构,在偿债保障措施完善的情况下,允许企业使用不超过 50%的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营运资金。主体信用评级AA+且运营情况较好的发行主体,还可使用募集资金置换由在建绿色项目产生的高成本债务。

发债企业还可根据项目资金回流的具体情况科学设计绿色债券发行方案,支持合理灵活设置债券期限、选择权及还本付息方式,允许绿色债券面向机构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允许项目收益无法在债券存续期内覆盖总投资的发行人,仅就项目收益部分与债券本息规模差额部分提供担保。

2017年3月2号,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支持绿色债券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绿色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投向的绿色产业目录,对绿色公司债申报受理与审核实行专人对接、专项审核、即报即审的鼓励政策,鼓励市场主体投资绿色公司债,支持证券交易所建立绿色公司债券板块。

2017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了《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权威指引》,以提高绿色债券的评估认证质量,明确提出对绿债的核查评估的相关要求。

上述绿色债券相关政策措施都为绿色建筑利用债券市场、发行绿色债券,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政策指导,为绿色建筑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

根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的统计数据,2017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到1555亿美元 (约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募集资金投放到低碳建筑和能效项目的占比已经从2016年的21%上升至2017年的29%。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中国境内和境外累计发行绿色债券184只,发行总量达到4799.1亿元,其中投向包含绿色建筑的节能领域的比例不到10%,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9月9日,中国投资协会与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组委会将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第20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举办“2018中国国际绿色发展大会”,其中“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创新”专题论坛将进一步探讨绿色金融如何绿色产业融合发展,欢迎关注探讨。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