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瀚斌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
2018年10月8日,江苏省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服务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促进绿色转型发展、环保机场实施建设、修复生态环境、培育绿色产业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文件重点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担保” “针对绿色债券进行30%的贴息” “发展绿色保险,开展绿色金融创新”等重点措施,并着重对“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进行了监管、评估等政策规定。该文件始终将风险防范作为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内容,金融如何在促进绿色发展实践中平衡自身利益和风险控制,将是未来无法回避的挑战。
事实上,国内外金融机构都在协调两者关系的进程中探索。在2017年底,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法国央行、德国央行等在内的8家有很强意愿推动绿色金融的央行,发起设立了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其中,各家央行对是否应该降低绿色资产的风险权重,以降低绿色信贷的融资成本,进而激励银行加大绿色信贷的投放力度等问题存在不同意见,主要就是在如何界定环境风险所引发的资产风险方面各国意见不一。而早在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6部委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针对“绿色信贷”明确指出,“将环境和社会风险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并在资产配置和内部定价中予以充分考虑”;在“绿色保险”中则提出,“参与环境风险治理体系建设”“研究建立面向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投保主体的环境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实时开展风险监测,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在金融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下,防风险是金融机构始终需要开展的工作。但环境风险不同于传统的公司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主要因为其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或项目的可持续性,导致随着外界物理风险的加剧,引发资产项目的不可控,进而导致资金还款的稳定性。
与环境学意义上的定义不同,绿色金融领域中谈论的环境风险,更多是研究其对于资金流动中的稳定性、增值性的影响。特别是,环境风险不仅会影响信贷资产本身的稳定性,金融机构本身也会由于借贷方或项目的环境风险导致自身的连带法律责任。如,美国的《超级基金法》、加拿大的《污染物废弃物管理法》、日本的《土地污染对策法》等都对造成污染的公司的贷款方进行了“连带责任”的要求。这使得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在环境风险的评估和预警方面要格外小心。
在金融机构讨论环境风险,不能依靠风险管理“否决”项目,而应通过环境风险识别和管理降低其风险,使其不可投资转化为可投资项目。通过环境压力测试,将物理尺度的环境风险转化为微观管理的措施。从近5年中国绿色信贷余额以及绿色信贷违约率统计数据分析,2017年,我国绿色信贷不良率为0.4%,大大低于银行业1.7%的总体不良率,而资产质量和投资回报也不低。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银行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基于“成本-收益”原则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形成了一系列融资背景下的环境风险评估体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内容。
第一,构建了能够转化为资产风险的环境风险指标。环境问题引发的金融风险聚焦于拟贷款的企业财务上,如果企业存货中含有大量毒化学物品或放射性物质,则其变现能力受限,低于其账面价值。如果拟贷款企业或项目存在环境问题而被环保主管部门强令关停并转,则该企业自身的应收账款和票据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类似企业专有的特殊设备也会因环保法律法规标准趋严导致需要改造或更新,造成固定资产价值的变动等。这要求金融机构在对企业估值、放贷和融资服务时进行环境审计,提炼一系列与金融学相关的配套环境风险指标,如,针对绿色信贷,建立风险监测和评估机制,关注影响“不良贷款率”的环境要素;针对绿色债券,关注其所支持项目“杠杆率” “偿付能力”的环境问题;针对绿色基金,则关注资金空转、“洗绿”等指标。
第二,有意识地区别公司整体和项目个体的融资。单个公司融资是利用其自身的资信能力,整体作为债务人参与融资活动,银行具有完全追索权。而项目融资则是以预期收益作为抵押,以项目实体的资产作为贷款保障,银行具有有限追索权。涉及生态环保类项目的融资,周期长、规模大,贷款风险也就大,因此,金融机构的环境风险管理主要是分析其物理风险如何转化为金融资产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分析“物理形态”的风险如何转化为金融风险,分析环境风险如何将当前显性的风险转化为长远隐形的风险。为了管理两类对象,可分别设计不同侧重的管理方案。
第三,完善针对中小型银行的环境风险管理。中小型银行、地方城市银行、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对象往往是规模较小的企业和项目,项目普遍存在分散、低技术含量、规模小等问题。而节能环保工程周期长,初期几乎没有立竿见影的收益回报,资产估值在于未来收益。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初期投入需要巨额资金,如果未来收益来自地方垃圾补贴费、电费、国家补贴等,则具有稳定的未来收益,这才可以辅助降低其风险程度,使银行能够根据未来收益的稳定性,给予更大规模的资金投资。这对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改变技术被动局面意义重大,同时也对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的工作开展具有借鉴意义。
来源:中国财经报
转自:双绿66人圆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