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中财大绿金院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报告(2018)》

>2018-10-10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日前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报告(2018)》。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境内外发行贴标绿色债券共计2483.14亿元人民币,相比2016年的2314.18亿元增长了7.3%。2017年全球发行绿色债券1555亿美元(约合1.01万亿人民币),中国贴标绿色债券发行金额约占全球的24.59%。虽然2017年中国贴标绿色债券发行金额在全球的占比相比2016年的40.86%有所下降,但中国仍然是全球绿色债券最大的发行市场之一。占比下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越来越多国家积极参与绿色债券发行,如立陶宛、哥伦比亚均发行了首只绿色债券,斐济发行了首只发展中国家绿色主权债券;二是美国的住房贷款担保机构房利美(FannieMae)发行了一只金额高达249亿美元的绿色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直接促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绿色债券发行市场。

 

报告显示,以发行人注册地省份作为地区分布的参考对象。2017年共有23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参与绿色债券发行,其中北京市遥居首位。从发行数量来看,北京市共有16个发行人发行了28只绿色债券,在全国占27.45%。江苏省位居第二,共有14个发行人共计发行17只绿色债券。就发行金额而言,北京市绿色债券发行高达881亿元,同比增加了112.14%,发行金额占全国的46.6%。上海市虽然仅发行3只绿色债券,但发行金额总计220亿元,排名全国第二,主要来自交通银行发行的一只200亿元的绿色金融债,为2017年单笔发行金额最大的绿色债券。北京在绿色债券市场的突出表现有多个原因。首先,多家中央国有企业总部位于北京;其次,北京作为国家政治中心,绿色金融和绿色债券的政策信息传播更快。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绿色债券实验室负责人史英哲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考虑中央国有企业包括“中农工建交”等大型国有银行的特殊性和总部集中效应,并且这些企业的业务与注册地方的关联性不是很强,因此我们针对非中央国有企业发行的绿色债券也进行了地区分析,希望以此来展现各个地区在绿色债券发行方面的积极性。剔除央企之后,从发行数量来看,江苏省共发行17只绿色债券,排名第一;北京市共发行7只贴标绿色债券位居第二。从发行金额来看,北京发行总计344亿元,市场占比由46.6%下降到30.94%,但仍然位居全国第一;江苏省绿色债券发行金额仅次于北京,共发行180.05亿元债券。

 

贴标绿色债券融资成本优势

 
 
 
 
 
 
 
 
 
 
 
 

 

史英哲表示,我们通过选取市场上绿色债券发行起始日前后两个月内发行,并且其信用特征(包括发行人性质和债项评级等因素)、上市地点、债券类型、债券期限和含权情况等多个指标与绿色债券一致的非绿色债券作为可比债券。我们尽量采取比较严格的筛选条件,使得更可能体现可比性。

 

2017年发行的103只贴标绿色债券中共有20只债券存在符合条件的可比债券,且这20只绿色债券全部都具有融资成本优势,成本优势位于5bp-120bp之间。从发行人角度来看,国有企业作为绿色债券发行人时融资成本优势更为明显。

 

在所有绿色债券类型中,绿色ABS的规模占比并不大。2017年绿色ABS发行数量由2016年的4只上升至10只,规模从67.01亿元上升至146.05亿元。在债市萎靡的情况下,绿色ABS的大幅增长印证了资产支持证券降低融资门槛、拓展融资渠道等优点。

 

非贴标绿色债券,与贴标绿色债券相对,是指没有被官方贴上“绿色”标签而实质资金募集用途是“绿色”的债券。发行时由于缺少标签,不会系统出现在既有的各大金融数据库中。对非贴标绿色债券的判定是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债券实验室按照《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标准,根据债券发行所披露的资金募集用途信息进行匹配得出。非贴标绿色债券是绿色债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债券市场生命力和潜力的体现。与贴标绿色债券市场相比,非贴标绿色债基本上只包含非金融企业,直接为绿色项目融资,其规模远远超出贴标绿色非金融企业债券,更能代表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另外,非贴标绿色债券可能出现部分募集资金用途为绿色的现象,因此绿债金额和该债券的发行总规模不一定相同。

 

根据绿色债券实验室的统计,2017年中国境内非贴标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4530.73亿元人民币,其中绿债金额达4255.76亿元。相比贴标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的2044.80亿元,贴标绿债金额约为664.75亿元,非贴标绿债金额约为贴标绿色债券发行金额的2.08倍,是贴标绿色非金融债券发行金额的6.40倍,非贴标绿债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报告显示,以发行主体注册地省份作为地区分布的依据,2017年共有25个省份参与非贴标绿色债券发行,同贴标绿色债券一样,北京地区在发行中独占鳌头。从发行数量来看,北京市共发行51只非贴标绿色债券,占比28.33%。从发行金额来看,北京市非贴标绿色债券发行总金额达3109.25亿元,占比73.06%。募集资金用途包括节能、污染防治、清洁交通和清洁能源四类,其中清洁交通类非贴标绿债只数最多,共26只,金额也最大,共2635亿元,分别占北京市总数的50.98%和84.74%,清洁能源类次之。清洁交通类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铁路设施建设,少量用于地铁项目;清洁能源类则主要集中于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两类绿债发行主体较集中,中国铁路总公司和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是清洁交通和清洁能源的最大发行人。湖北省、云南省、湖南省、江苏省、广东省2017年发行只数在10~20只之间,其余地区发行数量较少。

 

史英哲表示,不同地区绿色融资需求不同,北京和部分南方地区非贴标绿色债券发行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说明这些地区绿色产业的发展更突出,绿色融资需求更高,并且已经开始通过一级市场融资为绿色产业发展获取资金支持。

 

在180只非贴标绿色债券中,共63只来自中央国有企业。在剔除中央国有企业后,北京市绿债发行数量与金额都大幅度减少,发行数量下降到全国第二位,从51只减少为14只;发行金额减少了92.3%,从3109.25亿元下降为238.25亿元,仍是全国榜首。由此可见,北京市主要的非贴标绿债发行人是中央国有企业,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节能、污染防治、清洁交通和清洁能源四大领域,其中中国铁路总公司发行了23只共计2600亿元的非贴标清洁交通类绿债。在剔除中央国有企业后,北京市非贴标绿债主要投向由清洁交通转为污染防治。

 

国际绿色债券市场

 
 
 
 
 
 
 
 
 
 
 
 

 

根据CBI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金额为1555亿美元,同比2016年增长78%,相对于2015年翻了一倍之多。美国、中国和法国合计占据了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金额的56%,并与德国、西班牙、瑞典、荷兰、印度、墨西哥、和加拿大成为领先全球的前十名。

 

根据彭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金额为1346亿美元,同比增长48%。中国、法国和荷兰领跑全球绿色债券发行,并与美国、德国、墨西哥、瑞典、西班牙、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成为领先全球的前十名。

 

史英哲表示,通过对比CBI和彭博的数据,我们会发现两个统计口径下数据主要存在两点不同:第一,全球绿色债券的发行金额不同。第二,各个国家的排名变化很大。尤其是美国,其排名由CBI的第一名变为了彭博的第四名。

 

史英哲指出,我们认为是以下原因导致了这些问题。第一,绿色债券的认定标准不同。彭博在统计数据时依据《GreenBondsGuide》,而CBI在统计绿色债券数据时依据的是《气候债券标准》(CBS),从而导致在统计各国乃至全球的绿色债券发行上彭博的数据都可能不同于CBI。第二,美国的排名之所以发生很大变化是因为美国最大绿色债券发行人房利美(FannieMae)所发行的249亿美元的绿色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彭博没有对其进行绿色贴标,而CBI则将其纳入统计。

 

市场展望

 
 
 
 
 
 
 
 
 
 
 
 

 

绿色债券市场创新。在绿色债券创新方面,2017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展现了巨大活力,涌现了包括ABN等在内的多种新型品种,也涌现了包括预发行模式等在内的多种新型发行方式,同时绿色债券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得到了应用。绿色债券的不断创新,满足了不同需求的发行人融资,也给投资者提供多种投资产品。随着市场参与者的不断多元化,市场需求也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特征。在未来,绿债创新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第一,绿色债券的种类有望进一步创新,比如中小企业绿色集合债、绿色项目收益票据等;第二,现有绿债工具的应用有很大拓展潜力。一方面随着国家对经济绿色转型和绿色发展的大力推进,未来将会有更多行业在经济转型时期将绿色债券作为其重要融资工具。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对绿色资产证券化的不断探索,国家及地方政府对绿色资产证券化的大力支持,在未来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将有望发展为绿色债券融资工具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市场机制建设。在绿色债券标准方面,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发改委分别制定了一套绿色债券界定标准,由于两家机构监管的债券品种不同,工作运作的机制也不一样,对绿色项目的认定标准不完全一致,给绿色项目的界定造成了一定困扰。在2016年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统一绿色债券界定标准要求之后,2017年相关部门在积极推进相关研究工作,中国绿色债券标准的统一指日可待。

 

在发行规范方面,未来几年的监管重心预计仍将在绿色债券的信息披露方面。对于不同品种的绿色债券有望出台具体的信息披露规范细则,对披露的内容、披露时间及流程等多种要素进行统一的规范要求,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完善绿色债券的监督管理。

 

在外部审核和评估方面,2017年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对第三方认证给出了具体要求,中国的第三方认证将逐渐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在未来,有望在第三方认证的基础上实现对绿色债券的绿色程度进行规范化评级。

 

在市场激励方面,第一,现有的激励政策有望得到具体落实或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比如对于绿色债券发行审批的绿色通道制度的安排建立,对于绿色债券投资者的激励措施的具体制定和实施,地方政府对绿色债券贴息等财政政策的实质落实等。第二,中央或地方政府将出台更多激励政策,以应对变化的经济和金融环境,进一步鼓励绿色债券的发行和投资,促进绿色金融和绿色债券的发展。

 

国际合作。在国际政策合作方面,2017年初,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和欧洲投资银行共同开展了中欧绿色债券标准一致化的研究,推进建立绿色债券标识类别,降低国际之间绿色债券识别的门槛和成本。并于11月联合发布了题为《探寻绿色金融的共同语言》的白皮书,为统一国际绿色债券标准,推动国际绿色债券市场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未来,中国也将继续积极推进与国际绿色债券标准的统一,消除绿色资本跨境流动的障碍,同时寻求更多方面的国际政策合作。

 

在绿色债券市场合作方面,2017年,共有10只由境内主体在境外发行的绿色债券和1只境外主体在境内发行的绿色熊猫债。整体而言,中国境内机构积极在国际市场上发行绿色债券,也有境外机构尝试在中国境内发行绿色债券,实现了很好的双边合作。在未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以及“债券通”的实施,中国与国际市场在绿色债券方面的结合将更加紧密,可以期待更多的境内主体参与到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也同样可以期待境外机构积极加入中国绿色债券市场。

 

史英哲表示,在绿色可持续发展与“一带一路”相结合的大背景下,我们积极推测,“一带一路”绿色熊猫债券市场有望即将开启。另外,2017年中国首次推出了在中国和欧洲两地同步上市的绿色债券指数——中财-国证绿色债券指数,为境内外资本市场投资中国绿色债券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业绩标尺,使中国绿色债券及绿色金融事业向国际市场迈出重要一步。在未来,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国际机构的合作将会更加紧密,也期待有更加丰富的绿色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来源:证券日报网

转自: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