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国际经验】美国密西西比河治理对长江保护修复的启示

>2018-9-17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18年4月2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将长江保护修复列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七大标志性战役之一,要求确保3年时间明显见效。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近代社会发展史中,欧美等国在全球率先进入了工业文明阶段,工业的飞速发展、城市的快速扩张、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等活动和方式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排放了大量污染物到环境中,导致水体水质变差,水生生物死亡甚至灭绝,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在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美国、欧盟等国家开展了水生态环境的治理,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性措施,水环境质量得到逐步改善,水生态系统结构功能逐步恢复。

 

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298万平方公里,全长3730公里,是美国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全球第四长河,被称为美国的“河流之父”。河流干流流经美国10个州,流域涉及美国31个州和加拿大两个州,是美国工农业集中分布的区域,玉米的主要产地。由于未能平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密西西比河在历史上曾受到严重污染。之后,美联邦和流域各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长江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全长6280公里,是全球第三大河,流经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在实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对密西西比河污染治理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有助于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 密西西比河在美国的位置

 

密西西比河的主要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密西西比河流域在20世纪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河流水质不断恶化,墨西哥湾富营养化问题严重流域内由于农业发展而过量使用的农药、化肥以及畜牧养殖、人类生活等产生的废水将大量污染物带入密西西比河,引起河流水质不断恶化。同时,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影响了河水的流动,破坏了营养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质在水和沉积物中的吸附和解吸,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导致墨西哥湾经常爆发蓝藻水华。


二是流域水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湿地不断消失是密西西比河的主要生态问题。据调查,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三角洲湿地已经消失了3950平方千米,造成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三角洲沉积循环、水利工程修建导致的泥沙沉积不均、大规模城市扩张、农业扩张开发活动等。


三是管理政策难统一,流域规划不协调由于涉水的管理分散在航运、农业、渔业、水利、环保署等不同的部门,导致管理措施分散重复,没有形成合力;同时,由于没有在流域尺度对管理治理措施进行充分统筹,水环境治理效果差。

 

▲ 密西西比河水面漂浮的红色油污

 

▲ 密西西比河闸坝

 

密西西比河流域治理经验

 


针对密西西比河流域水质恶化、水生态系统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美国政府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流域管理政策、建立跨州协调机制、开展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细化监测体系等措施,密西西比河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


(一)统筹流域各方力量,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为加强联邦部门间及密西西比河流域各州间在水污染方面的协调合作,美国环保局牵头成立了密西西比河/墨西哥湾流域营养物质工作组,参与部门包括美国环保局、农业部、内政部、商务部、陆军工程兵团和12个州的环保农业部门等各相关方,通过工作组的运行,协调行政力量,实现对不同管理方式的统筹,保证治理工作的全面进行。


在水环境管理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形成了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管理体系,以流域水生态区基本单元,统筹水环境管理,是水环境管理方案制定的基础。1996 年,美国环保局颁布了《流域保护方法框架》,提出了通过跨学科、跨部门联合,加强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人群以及流域之间等多层次的合作来治理水污染。框架实施过程中,在流域管理单元内整合排污许可证管理、水源地保护、水生态系统修复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治理的效能。


(二)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有效消减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削减是确保水环境质量提升的最重要措施。密西西比河流域污染物的减排主要受益于国家实行的排污许可制度。美国在1972年颁布了《清洁水法》,通过实施国家污染物排放消除制度(NPDES)许可证项目,建立了基于技术标准和基于水质标准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基于技术标准的排放限值旨在利用现有废水处理技术使污染物达到允许排放的最低要求,水质标准主要由以恢复受污水体的指定用途为出发点的水体每日最大负荷( TMDL) 计算所得。


排污许可证制度具体包括特征污染物监测方案、污染物排放限值、达标判别方法、原始记录及监测报告、环保设施运行监管以及污染源监督检查等各方面的规定。NPDES 许可证适用于任何向美国流域水体排放的点源设施,并对污染物及受纳水体的定义也做了明确的分类与规定。实施这一制度使密西西比河流域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促进了流域水质的改善。


(三)制定专项国家行动计划,确保污染物消减目标如期实现。


密西西比河最终流入墨西哥湾,墨西哥湾的水质改善是密西西比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的核心。为控制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非点源污染,美国制定了2001国家行动计划,给出了削减指标及污染物削减时间表。各州按照国家行动计划的要求结合本州河流管理需求,通过制定水环境标准、TMDL计划、强化面源和点源污染控制等一系列措施,快速的削减污染物,保证了水环境污染物的削减目标如期实现。


(四)完善流域监测评价体系,提升河流生态环境管理水平。


准确的监测数据是识别水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的最直接方式,有利于从根本上制定精细化的生态环境管理治理措施及方案。在密西西比河流域,水质监测网络范围广、力度强,注重自动监测设施的建设,同时增加手动监测频率。例如水质监测不仅要对污水、废水和供应水进行监测,对未出现污染的各大水系也要监测。同时,为整合水质监测数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美国环保局、国家水质监测委员会和美国农业部合作建立了水质门户网站,整合了联邦、州、部落和地方400多个管理部门的公开数据(www.waterqualitydata.us),为长期监测流域水质和富营养化情况提供了有力保障。


根据《清洁水法》第101条“要恢复和维持国家水体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完整性”的规定,美国建立了水环境生物监测体系,EPA先后制定了《溪流和河流快速评估方案———大型底栖动物和鱼类》、《溪流和浅河快速评估方案———着生藻类、大型底栖动物和鱼类( 第二版) 》和《大型河流生物评估的内容和方法》,规定了生物监测的类群、监测方法等。生物监测保障了密西西比河流域在水质改善后的生态管理,有效支撑了水生态环境的改善。

 

 

▲ 密西西比河

 
对长江生态保护修复的启示

 


同为大型河流,同样经历了污染和生态退化的阶段,密西西比河水环境管理治理的成功经验,可为长江保护修复提供经验借鉴。结合长江生态环境现状、问题与已采取措施,建议优先考虑以下方面:


(一)建立全流域统筹的管理体制机制,统筹水质水量水生态的全流域管理。


在国家层面强化长江流域综合管理,实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共治,从流域尺度统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管理,根据长江生态保护修复需求制定规划,实施行动,协调各省利益,制定实施跨省政策,协调省际行动。主要负责全流域水资源调度、排污许可证发放、生态补偿等管理政策的制定,污染消减行动、生态保护修复行动等修复行动的制定、实施和考核,法律制定,通过法律的形式规范长江的水环境管理以及人类开发活动。


(二)严格细化当前的排污管理,推动产业绿色发展。


长江经济带沿江产业发展惯性较大,污染物排放基数大,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的43%、37%、43%,只有通过严格细化的排污许可制度,才能切实解决长江污染排放问题。我国已经开始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并将在2020年完成所有固定污染源的许可证发放。在长江排污许可制度建设中,应建立排污许可与环境质量的响应关系,厘清排污限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应进一步明确企业是环境治理的主体,通过实行严格的排污许可制度,引导企业开展水资源重复利用,淘汰高能耗低产值企业,实现企业绿色发展。严格细化排污许可证发放,实行包含企业全部守法要求的排污许可证:危险品管理,水、气、声、渣的污染物控制,节能要求,风险控制,土壤保护,防火规范,生态保护要求,给出涵盖各种情况的详细要求。


(三)完善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提升长江精细化管理治理水平。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建立了由13000多个自动监测站组成的水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在我国,虽然“十三五”期间已经增加了国控监测断面的数量,但长江流域平均每万平方公里只有3-4个监测断面,与长江保护修复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当前长江已有水质监测站点的基础上,针对存在水环境问题的水体、河流交汇口、重点排污口、工业园区等区域,加密设置监测断面;通过对污染水体的精细化监测,识别不达标水体产生的根源,指导治理工作向精细化开展。开展河湖水生生物监测,评估河湖水生态健康状况,为长江生态保护修复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

 

 

▲ 长江

 

虽然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约为长江的1.5倍,自然地理条件也不尽相同,但二者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相仿,成因类似,密西西比河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为我国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供有益的参考。

 

 

 

来源:国家长江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
转自:
环保技术国际智汇平台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