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地方实录丨上海正搭建全国碳交易平台,中国将成全球最大碳市场

>2021-4-26

 

“欧盟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我国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一旦正式启动运营,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碳市场。”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副总工程师齐康告诉澎湃新闻。

 

齐康参与研究了上海碳交易市场架构,是上海碳交易市场的主要设计者之一。

 

齐康透露,目前依托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正在搭建全国的碳交易平台,这一工作正在进行。

 

“人造的市场”

 

“碳市场是人造出来的市场。因为配额是政府分配的,所以它和政府碳排放总量的减排目标直接相关。”齐康说。

 

碳市场一般指碳排放权交易,其本质是环境领域的市场化机制设计。

 

概括而言,政府根据减排目标,确定市场的碳排放限额目标,而后向企业主体分配碳排放权;企业拿到碳排放权以后,通过减排或交易的方式完成政府限额要求。

 

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上海、天津、 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七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2016年,福建省加入,成为国内第8个碳排放市场交易试点。

 

“当时各地区做全国试点碳市场的时候,其实已经做好策划,要做全国统一的碳市场。”齐康说。

 

2013年11月26月,上海碳排放交易市场率先启动交易。

 

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方法》,首次从国家层面上明确了全国统一的碳市场总体框架。

 

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标志着全国碳市场完成总体设计,开启建设。

 

2020年12月25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由生态环境部发布,并于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目前,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明确八个高耗能行业于十四五期间逐步纳入,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和民航。首批2225家电力企业正在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上进行登记开户。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认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经过了长期的论证,不是即兴之作。“随着国家发展阶段的演变,我们从不减排到相对减排、到总量控制、到实现碳中和。中国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参与者、贡献者、领导者。”

 

齐康介绍说,碳市场制度设计可概括为五个环节:总量、分配、交易、核查、清缴。4月21日,齐康在第一财经与远景能源举办的“环境中国”培训会上对全国碳交易市场制度设计做出解读。

 

“目前碳配额是如何分配的呢?发电机组按照供电或供热的基准值进行分配。但是实际供的电和热,要到最后才知道,这个怎么办?那么就按照机组前一年供的电(热量)的70%进行预发放,后面再根据实际排放量对配额进行最终核定,多退少补。”齐康说。

 

齐康认为,碳市场最核心的制度是数据核查,数据质量是配额分配、企业年度履约以及企业制定减排目标的基础,是实施碳交易的保障。

 

“对全年每批次的煤、油的数量进行抽查,热值怎样,氧化率怎样,都要进行核查,这对核查单位的要求非常高。目前来说,试点地区核查的服务基本是由政府委托有关技术机构来做;欧盟是企业自己委托,政府对核查机构提出的数据进行抽检和监管。”齐康介绍。

 

碳配额清缴是指纳管单位在每年规定的时间将上年度的碳排放配额交到注册登记系统。

 

“如果企业实际排放量高于需要履约的量,将需要从碳配额市场购入,如不清缴,将面临罚款。将来可能还会结合环保部门的其他措施执行,这对企业还是具有约束力的。”齐康表示。

 

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碳市场

 

“碳中和是大势所趋,不论国家、地区、城市还是企业,在全球碳中和的过程中,都不愿意成为孤岛。”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表示。

 

“碳市场”的概念可追溯到1992年。1992年6月,“碳市场”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被首次提出。

 

1997年,全球100多个国家签订《京都议会定律书》,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ICAP)发布的全球碳排放市场发展状况报告显示,目前已有21个正在实施的碳排放交易体系,覆盖29个司法管辖区,包括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和美国的区域温室气体倡议(RGGI)等,涵盖了全球碳排放的14%左右。

 

“中国目前有8个试点碳市场,现已明确,全国性的碳市场即将落地,并要成为全球最大市场。”齐康说。

 

齐康认为,东京的碳交易市场与上海目前的布局有相似之处。

 

“东京针对一千多个商业场所,包括1100个商业楼宇,发放碳配额。上海也把几百个建筑纳入了上海目前地方试点的碳市场。”

 

碳市场与碳税要分行业实施

 

“碳税与碳市场最主要的区别是,碳税无法控制碳排放总量,企业多交税就可以多排放;但碳市场就可以先行确定排放总量,再给下面的企业分配额。”齐康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碳税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的税。与碳交易不同,碳交易的初始配额发放往往是根据减排主体的历史排放量进行免费发放,而碳税根据实际排放量进行征税,对所有排放主体一视同仁,较为公平。

 

可查资料显示,我国在2006年前后就开展了关于碳税的研究工作,但是,2018年我国开始征收环境保护税,碳税并未纳入其中。

 

齐康认为,碳税与碳市场要分情况、分行业实施。“有些行业更适合碳税,但是钢铁、发电这类行业,作为对总量影响特别大的行业,并且各企业减排技术应用差异也较大,还是比较适合碳市场的。”齐康告诉澎湃新闻。

 

齐康以首期参与碳市场的电力行业举例说,全国碳市场首先会促进电力行业的技术革新,包括结构优化,以及节能技术改造;此外,还会促进电力行业加强数据管理。

 

“从数据管理的层面来讲,即使是相对简单的电力行业也比较复杂,钢铁、水泥等其他行业会更加复杂。”齐康说。

来源:易碳家
 
 
 

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研绿金院”) 是在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所属中国经济时报社、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和陆家嘴绿色金融发展中心共同倡导下,由国研经济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江北新区新金融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江苏绿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的全国第一家致力于绿色金融领域研究的专业化、公司制的智库平台。

      中研绿金院作为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致力于绿色金融体系的创新研究、产业行业结构与趋势分析、绿色金融大数据开发、绿色金融政策研讨、培训及绿色产业技术转化、绿色投行等,打造推动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的“产学研投融宣”一体化研究平台。

      中研绿金院下设金融理论研究所、金融数据研究所、绿色技术研究所、金融教育研究所、金融产品研究所,特聘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剑桥大学等国内外众多从事于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绿色金融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全球智库专家理事会,并与国内外众多研究机构、高校相继合作共建了绿色技术产业国际化合作平台、循环经济资源化合作平台、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服务平台等。

      中研绿金院聚焦绿色金融理论体系创新研究、绿色金融大数据分析、绿色技术产业化、绿色金融培训及产业投行等方面,不断整合产、学、研、投、融、宣等多领域专业技术资源,为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提供智力支持,为政府决策提供研判依据和最前沿视角与资讯,为企业及金融机构提供绿色产业、环保行业、绿色金融领域相关调研、规划、咨询、顾问、IT系统建设等一揽子服务。

      创始团队具备在大型金融机构及国际一流咨询机构超过20年的从业实践经验,投资方具备大型金融机构运营管理、绿色产业投融资、金融产品创新、国际科技金融研究与实践、国内国际绿色产业兼并重组实战经验。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使命——

紧跟时代发展变革,成为绿色发展的探索者和引领者;

汇聚全球产融智慧,成为绿色产融的创新者和实践者;

传递科学理念意识,成为绿色理念的宣传者和培育者;

打造卓越研究平台,成为绿色研究的传播者和权威者。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愿景——

全面落实“两山论”科学论断,紧扣五大发展理念,凝聚全球智慧,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通过“产学研投融宣”一体化,打造卓越绿色金融研究机构,推进绿色经济提升,助力全社会走可持续文明发展道路,为全球生态环境改善做出贡献。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价值观——

绿色、协同、实践、创新、权威。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精神——

绿色研究、金融实践、产融研投、国际视野。

 
 
 
 

请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