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中研绿金参考丨第11期:关于加强碳计量的建设、夯实“碳中和” 目标实现过程中数据基础的建议

>2021-4-25

 

 

关于加强碳计量的建设、夯实“碳中和”

目标实现过程中数据基础的建议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 周沈露

 

编者按

自习近平主席去年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以来,新闻媒体、社会各界对气候、环境、碳排放等的关注度空前提升。碳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在扎实的数据计量基础之上,抓紧研究碳源、碳汇计量技术,使用统一的计量标准和平台,对碳减排进行区域性分解,是控制碳排放、实现“30·60”碳目标的前提条件和必然选择。
 
一、碳计量是碳目标的基础
(一)碳计量的定义
碳计量,一般也称为碳排放量计量,即计算碳排放量,也可称作碳盘查和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碳源(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来代表温室气体。针对某产品,碳排放量是指在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和处理该产品时产生的平均温室气体量,同一产品的各个批次之间会有不同的动态碳排放量;针对某机构或企业,碳排放量是指其在运作过程中产生的直接、间接、和其他碳排放量。
我们认为,增加碳汇(碳吸收)和减少碳源是实现碳目标的两个不可或缺的主要途径,因此碳计量还应当包括碳汇的计量。碳汇计量可以明确碳吸收能力,从而充分管理森林、林地等自然碳汇。碳计量工作所包含的内容会涉及各相关行业的生产、能耗、土地使用、森林、绿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简称CCUS)、人口增长等信息,其过程需要涵盖核算、监测、汇总、核查等多项具体工作。
(二)碳计量是碳目标的基础
1、可计量方能定目标
去年,习近平主席已经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国“3060”碳目标以及非化石能源、森林蓄积量等几项重要的指标,但是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事业单位由于缺少前期的基础数据,难以准确进行计量和规划,具体的碳汇总量、碳源总量、减排任务量等就很难确定。而碳计量的基础工作可以将各项指标的基础数据清晰化,减排目标明确化,确保碳中和目标的如期实现。
2、可计量方能定策略
通过碳计量工作,可以对三大产业的实际排放情况、减排难点、人工碳汇潜力有清楚的认识,再结合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等,才能制定出相应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能耗政策、土地开发政策等,为各行业、各地区、各部门制定各自的减排路径图、目标实施策略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3、可计量方能做控制
在总量目标与战略决策确定的情况下,合理有效地控制企业排放的总量和进度是减排过程中的关键。持续性的碳基础数据统计可以帮助政府构建稳健可靠的数据动态监控管理系统,通过完善标准化的填报流程及管理,更有效地监测企业的碳排放数据,做好过程管理,控制把握各个时间阶段的任务和完成情况,确保碳目标的平稳实现。
4、可计量方能做交易
全国低碳计量技术委员会副会长王池曾表示“无论是国内的碳交易市场还是国际间的气候变化谈判,都离不开碳计量。”在碳交易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参与企业的碳排放量做到可监测、可报告和可核查(简称MRV),保证交易碳数据的真实性。另外,进入碳交易市场的碳源与碳汇企业都有义务对其一年的碳汇或碳源量相关数据进行监测,并将所有数据和监测情况形成碳排放报告,交由第三方机构核查后方可进行交易。如果没有碳计量的数据信息,碳交易就无法开展,碳减排目标就无法实现。
5、可计量方能评成绩
绩效评价是一项关键的制度设计,可以系统地考评各层级碳汇发展与碳减排工作的绩效,以引导、控制和评价各主体的碳减排行为。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的碳汇、碳源绩效评价体系需要有数据的支持,因此只有扎实的碳计量基础工作,才能对各吸收与排放主体的活动进行高效监管和评价指导。
二、关于开展碳计量工作的建议
(一)建议规范全省各相关部门中对碳数据统计工作的统一认识,并以全省一盘棋的角度,统筹协调各领域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归口。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对接国家碳领域统计指标体系,加快建立健全统计和计量的调查制度,便于各部门尽快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行动。
(二)建议统筹方法学、高校、专业机构等各方面的力量,提高碳统计科学性。在统计计量工作开展前,需要确定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方法学和标准。一方面可以结合已有的方法学,严肃严谨执行,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实际产业情况,有必要时要创新突破,摸索出最适合我省地区产业的方法理论。另外,除了政府部门之外,高校、专业机构也可以开展统计调查,从不同方法角度数据计量工作,对碳数据进行交叉校验,充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建议尽快启动全省各级单位的碳汇、碳源数据收集工作,使得后续的政策出台和目标制定有据可循,科学合理,防止出现目标过高难以达到,或目标过低晚于其他区域等情况。碳计量工作是整个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基础性的工作,尽快有组织地开展碳统计、数据核查、收集工作也是我省力争实现率先达峰目标的重要保障和强大支持。
(四)建议企业认真学习国家标准与要求,严格开展统计工作。控排企业作为减排主体单位要按照标准做好MRV(监测、报告、核查),其他企业也要努力做好基础数据信息的收集与核查整理,特别是关于能耗和用电数据的统计。掌握正确的碳汇、碳源数据监测与计量方法,积极配合第三方核查工作,也是确保更有效地参与全国碳市场的有效途径。
(五)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开发碳计量大数据平台。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碳计量大数据平台可以为企业的数据上报、综合统计、政府监测等提供多样化的便利,也有利于各级部门对数据的共享与核查,通过集中化的数据管理也可以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
(六)建议加快培育从事碳业务的相关机构和碳统计与碳计量的专业人才。政府部门应鼓励和支持省内高校和专业机构积极与国内外合作,借鉴较成熟的欧盟碳交易和人才培养经验,建立一套碳计量、碳核查专业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为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提供保障。
 
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象征着全国碳市场建设进一步提速。而作为碳市场建设的重要基础,地方政府应该高度重视碳计量与数据统计的基础工作。建议江苏省政府尽快出台碳数据统计和碳计量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化计量手段,实施碳汇和碳源数据的统一管理,全面掌握全省碳汇、碳源的总量与趋势,从而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建设、实现企业节能减排与环境治理,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早日实现。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研绿金院”) 是在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所属中国经济时报社、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和陆家嘴绿色金融发展中心共同倡导下,由国研经济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江北新区新金融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江苏绿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的全国第一家致力于绿色金融领域研究的专业化、公司制的智库平台。

      中研绿金院作为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致力于绿色金融体系的创新研究、产业行业结构与趋势分析、绿色金融大数据开发、绿色金融政策研讨、培训及绿色产业技术转化、绿色投行等,打造推动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的“产学研投融宣”一体化研究平台。

      中研绿金院下设金融理论研究所、金融数据研究所、绿色技术研究所、金融教育研究所、金融产品研究所,特聘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剑桥大学等国内外众多从事于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绿色金融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全球智库专家理事会,并与国内外众多研究机构、高校相继合作共建了绿色技术产业国际化合作平台、循环经济资源化合作平台、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服务平台等。

      中研绿金院聚焦绿色金融理论体系创新研究、绿色金融大数据分析、绿色技术产业化、绿色金融培训及产业投行等方面,不断整合产、学、研、投、融、宣等多领域专业技术资源,为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提供智力支持,为政府决策提供研判依据和最前沿视角与资讯,为企业及金融机构提供绿色产业、环保行业、绿色金融领域相关调研、规划、咨询、顾问、IT系统建设等一揽子服务。

      创始团队具备在大型金融机构及国际一流咨询机构超过20年的从业实践经验,投资方具备大型金融机构运营管理、绿色产业投融资、金融产品创新、国际科技金融研究与实践、国内国际绿色产业兼并重组实战经验。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使命——

紧跟时代发展变革,成为绿色发展的探索者和引领者;

汇聚全球产融智慧,成为绿色产融的创新者和实践者;

传递科学理念意识,成为绿色理念的宣传者和培育者;

打造卓越研究平台,成为绿色研究的传播者和权威者。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愿景——

全面落实“两山论”科学论断,紧扣五大发展理念,凝聚全球智慧,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通过“产学研投融宣”一体化,打造卓越绿色金融研究机构,推进绿色经济提升,助力全社会走可持续文明发展道路,为全球生态环境改善做出贡献。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价值观——

绿色、协同、实践、创新、权威。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精神——

绿色研究、金融实践、产融研投、国际视野。

 
 
 
 

请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