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碳核查的定义
碳核查是指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检验和评价控排企业监测和报告的碳排放数据是否符合相关技术规范、技术指南或者标准要求,并形成核定文件的过程。从事碳核查业务的机构需要经碳交易主管部门备案。政府主管部门依据碳核查机构出具的核查报告确认企业的实际碳排放量。
二、碳核查的意义
从宏观角度分析,碳核查是碳交易的必要前置工作,有利于全国碳市场的正常运转。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核算体系、摸清碳排放“家底”,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基础,也是开展碳达峰前景分析的基本要求。
从微观角度分析,企业实施碳核查的意义如下:第一,企业碳核查结果是确定企业碳配额的重要依据,是企业每年完成履约的重要环节;第二,碳核查结果具有核证效力,是企业进行碳排放权交易的依据,是参与全国碳交易的必要准备;第三,碳核查有助于企业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有效管理重点排放环节的减排;第四,碳核查对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准确的评价,并进行综合管控,有利于企业的绿色发展,有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高社会形象。
三、碳核查流程
2021年生态环境部编制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该报告将碳核查程序划分为八个步骤,包括核查安排、建立核查技术工作组、文件评审、建立现场核查组、实施现场核查、出具核查结论、告知核查结果、保存核查记录。
来源:生态环境部官网
四、我国碳核查现状
从各省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实践来看,我国碳核查采取的主要形式是政府直接指派第三方核查机构,而排放单位自主委托第三方核查机构的情况相对少见。政府指派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第三方的独立性。如果是由地方财政支付的核查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保证第三方核查机构的独立性,如果是直接由企业进行支付的核查费用,核查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将会大幅降低。
碳核查的标准需要更加详细的完善。现在的核查指南存在与行业划分不符合的情况,同时在公式计算和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方面也存在不匹配的问题,这有可能会造成一些企业的监测计划难以实现碳排放指南的相关要求。核查机构对指南的理解差异也会造成企业的排放量计算不一致的问题。虽然各省均是按照国家发改委1989号文的要求开展碳核查工作,但各省对于核查工作的要求并不完全一致,比如核查报告编号、格式、小数点位数、数据抽样原则、数据缺失处理方式、数据统计口径、原始数据举证要求、成果文件提交形式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省级发改委给出统一要求。
碳核查体系的构建与优化仍处在探索阶段。全国碳交易核查机构相关的管理办法中明确了现在核查机构的监管和管理办法,但是缺少了行业协会的统一管理。目前全国第三方机构的监管体系不够完善,针对核查机构咨询认证系统的相关监督也缺乏约束作用。为全国的第三方核查机构建立一套统一的管理规范,建立一个提供学习的平台,一方面能够实现统一管理,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各个地区的监管力度差异问题。
参考资料:
1、什么是碳核查(文章来源:碳交易网)
http://www.tanpaifang.com/tanguwen/2019/0809/65106.html
2、《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来源:生态环境部)
3、深度解读|碳核查大变化!生态环境部发布《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文章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4、我国碳核查现状与对策研究(文章来源:全国能源信息平台)
http://www.tanpaifang.com/tanhecha/202008/2073423_4.html
5、碳核查工作流程及典型问题(文章来源:中节能咨询)
6、我国碳核查的现状与未来(文章来源:绿创碳和)
作者: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 赵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