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过程中,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绿色发展,您觉得绿色将来会成为城市副中心的标签或者独特气质吗?
蓝虹:绿色必须要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标签,而且绿色金融本身就要成为副中心的一张名片。现在副中心的三张牌已经打出来了,绿色金融、区块链、数字经济,而建设国际绿色金融中心的任务,通州也是义不容辞的。从通州本身的资源禀赋来看,大运河森林公园,还有相关的大运河文化等。从通州的产业布局来看,产业特色和通州本身的定位以服务业为主,它必须要走绿色发展道路,才能在北京乃至全国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路。通州作为副中心,在绿色城市建设中聚集了天时、地利、人和。未来,不论是从经济考虑、政治考虑还是从声誉考虑,绿色都必须是通州的底色。
、
记者:按照首都金融发展布局,城市副中心将重点发展绿色金融功能,成为北京建设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的重要示范区。国务院最新发布的文件也提到,城市副中心要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及技术研发。鼓励金融机构依法设立绿色金融专门机构,设立国际绿色投资集团。在您看来,城市副中心发展绿色金融的优势在哪里?
蓝虹:绿色金融一定要聚合资源,然后辐射出去,它必须要有资源聚合优势。通州因为副中心建设,北京市的金融机构比较好地向通州聚合,其他一些发展绿色金融需要的资源也比较容易聚合。通州利用北京市建设副中心这样一个聚合优势来打造绿色金融,这是第一个优势。第二个优势是,通州是一个类似于新建的城市,它有后发的优势。绿色金融是干什么的?就是利用金融手段来推进绿色发展。通州作为一个新城市,就好像在一张白色的布上,画绿色的画就比较好画。在这种情况下,绿色金融去推进绿色发展遇到的阻力就比较小,付出的成本就比较低,相对来说获得的收益也比较大。北京绿色交易所升级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
记者:我们注意到,此次发布的《意见》明确,要推动北京绿色交易所在承担全国自愿减排等碳交易中心功能的基础上,升级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这意味着什么?它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什么关系?
蓝虹:北京绿色交易所交易的最大的产品就是碳,也就是自愿减排的碳指标,通过这个市场,它可以在京津冀“碳达峰”“碳中和”中,起到为碳环境容量定价的作用,从而促进京津冀碳减排,“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它属于强制性减排交易市场,它交易的是碳配额,国家已经安排给上海环境交易所来做。在整个碳减排过程中,除了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它还包括CCER,也就是“核证自愿减排量”,还有其他一些自愿减排交易,它需要有一个交易中心来聚合这些交易,这块任务相当于已经交给北京绿色交易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愿减排交易,二者是相互补充的,而且一部分自愿减排的指标也可以纳入到强制性减排市场体系中,这个渠道已经在打通。
记者: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在推动京津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城市副中心可以起到哪些作用?
蓝虹:“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它需要绿色产业链的形成,需要资金的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绿色金融可以引领整个京津冀地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通州的绿色金融资金,它一定不限于支持通州的绿色发展,是要辐射京津冀的。
记者: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一项重要任务,发展绿色金融对疏解非首都功能有哪些帮助?蓝虹:绿色金融适合聚集绿色资源,可以通过绿色金融形成一条京津冀一体化的产业链。绿色金融不仅仅是一个金融形态,它的底层是一条绿色产业链的打造。实际上,绿色的生态价值是具有外部性的,而绿色金融可以打造一条完整的绿色产业链。绿色产业链可以在京津冀统一分布,整个收益又在京津冀内部消化。所以,绿色金融可以有力地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而京津冀一旦一体化发展,一些非首都功能就可以分散到河北、天津等地方去,又不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完整性。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