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绿金动态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打通生态环境与经济价值转化,绿色金融需更普惠

>2022-7-13

“双碳”目标提出之来,多种附有绿色属性的金融产品推陈出新,受到各类市场主体追捧。 

 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已初步完善,绿色贷款、绿色债券及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已帮助诸多传统企业实现转型减排。除此之外,我国的普惠金融也正处于持续发展阶段,在全力帮助中小企业抗疫纾困、强化服务“三农”领域等多个方面发挥了其保障商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6月30日,在“2022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上,以“绿色金融如何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为研讨主题,有多位绿色及普惠金融相关领域权威人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会嘉宾认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较强的社会包容性。建立能够同时覆盖绿色及普惠金融领域的信息披露制度,以政策引导资金流向,帮助小微、“三农”等普惠受益主体实现绿色转型,可以同时提升金融的绿色性与普惠性。 

 同时,与会嘉宾认为,当前我国的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之间还未能建立起较为坚实的合作关系。这意味着,绿色金融还不够普惠,未能全面覆盖“三农”、小微等相对易受脆弱环境条件影响的群体。同时,普惠金融也还不够绿色,获普惠金融重点支持的群体仍需更多基础金融服务,来支持其应对气候变化,为其向绿色转型注入资金动力。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持续、深度融合发展,是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环节。 

 引导金融资源流入绿色普惠领域 

 追本溯源,有力的政策指引,可以引导资本向帮助小微企业实现绿色转型领域流入,这一举措既帮助改善了企业所在地的生态环境,也帮助小微企业提高了自身经济效益。 

 作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湖州在实现绿色金融普惠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经验。  中国人民银行湖州市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郭正江表示,积极推动政府出台一系列与绿色普惠相关的财税政策,使其与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相融合,通过减少成本和增加利润的方式,可以引导金融资源流入绿色普惠领域。 

 郭正江认为,通过打通生态环境与经济价值转化的通道,让金融机构感受到发展绿色普惠既有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又能够助力实现共同富裕,能够激励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全链条的金融支持。 

 在谈及将政策支持落实到企业本身时,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主任纪敏强调,政策需要多加关注生产方式、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的且排放相对较多的企业,因为绿色转型会影响到这部分企业的收入。纪敏进一步表示,普惠又绿色的政策,是一种叠加的政策,这种政策应给予一部分小微主体和低收入人群更多的关注。同时对于目前的绿色程度不够的这些普惠,也是要有一定的容忍度。 

 针对未来,纪敏建议,政策工具需要适当地进行整合,更多地做好顶层设计,包括各类再贷款,有进有退。此外,完善一些基础工作,包括监测、识别科学的制定标准。最后,加强政策的协调配合,特别是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联动。 

 “我认为在我们的普惠、绿色以及绿色普惠融合共生的那一部分群体,小微也好,弱势人群也罢,怎么样加强财政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手段、金融工具的协调运用,非常值得探讨和研究。”纪敏表示。 

 中小微企业绿色转型面临更大挑战 

 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由于经营水平有限,加之相关领域政策激励覆盖不完整,导致其从绿色金融领域获益也相对有限。绿色金融在助力企业绿色转型方面虽已有建树,但仍需更加普惠。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朱贺天戈认为,无论是成本的可负担性,还是真实获益的商业能力,包括政策支持层面在内,中小微企业的能力远低于大型国有企业或者大型企业。随着头部化趋势的发展,在绿色转型下,中小微企业在未来或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对于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融合是否可行,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表示,从战略角度、服务对象角度、产品角度和技术角度来看,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都可以达成可持续的结合发展: 

 一是战略角度。用绿色金融的手段,赋能普惠的群体,最终使得二者能够共同推动经济和环境更加协调发展,从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双碳”目标及乡村振兴的目标。 

 二是服务对象角度。小微、“三农”是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共同涉及的服务范围,基于此,二者的部分标准可以融合。 

 三是产品角度。包括绿色小额贷款在内的多项绿色金融产品可以应用于普惠金融领域,使得普惠金融发展具备可行性。 

 四是技术角度。随着金融科技手段的推广,在未来,相关的科技建设可以帮助更多企业进一步提升绿色效益。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