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新闻动态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邹骥:“十四五”期间绿色投资潜在规模将达45万亿元

>2022-8-18

8月2日-8月8日,2022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数字经济看中国”在京举行。在“先立后破,双碳助力美丽中国”分论坛上,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表示,环境保护、绿色低碳已经不再是经济增长的阻力和“绊脚石”,而是助推我国高质量增长的新动能。

他预计,“十四五”期间绿色投资的潜在规模将达到45万亿元, 年均9万亿,相当于2021年我国总投资规模的六分之一,将成为我国“稳增长”、“稳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邹骥表示,可持续能源消费、电力部门深度低碳化、能源终端使用部门电气化、非电力低碳燃料转换、负排放、减少非二氧化碳排放六大领域将是我国在“碳达峰”之后实现“碳中和”的基本途径,亦是我国未来在绿色领域技术创新、进行投资的重点所在。

六大措施并进助中国实现“碳中和”

我国已经制定了到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中国比欧美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更短,这意味着中国碳减排的任务将更重。

“在未来碳排放达峰以后,减碳大概有六个基本的途径。”邹骥表示,首先是推行可持续能源消费,通过这一途径减排规模在未来减排任务中能占到将接近三分之一。这与我国节能优先、提高效能优先均有吻合,亦将改变我国未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其中,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均是这一减排途径的重头戏。

在邹骥看来,电力部门的深度低碳化是我国实现减排任务的第二大途径。他指出,当下我国电力结构中,煤电占比接近60%,未来则要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主。通过改变电力结构,亦可以完成三分之一的碳减排任务。

第三种途径是能源终端使用部门的“电气化”。邹骥介绍,最直观的“电气化”即是电动车的使用。但除了交通部门的“电气化”之外,工业部门、建筑部门均有大量“电气化”的潜力。

此外,邹骥认为,碳减排还应推动非电能源部门的燃料低碳转化转型,用生物质能来替代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能源的使用。

“前四个措施实施后,中国已经很接近‘碳中和’的目标了,但是还没有完全达到。”邹骥表示,这需要通过利用森林、草原等植被的光合作用以及湿地等的碳汇作用,加之对水泥等工业领域的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等技术,实现碳的负排放。最后,若想实现全口径的温室气体的碳中和,还需要将如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中和纳入考虑,实现削减。

尽管技术上的可选项较多,但邹骥直言,通过减排边际成本和减排潜力之间的关系麦肯锡曲线显示,高温高压干熄焦装置、大型高炉、核电、太阳能、路上风电等技术的成本较低,但低成本的技术大约可助力我国碳减排规模约在45亿吨。在45亿吨之后的碳减排技术成本将逐渐升高,如海上风电、太阳能热发电、高炉的一些特定技术、CCS(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等,成本将依次提高。

“不同技术在不同时间段的成本亦有不同,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成本将有所下降。”邹骥表示,碳价如果是呈上升趋势,当碳价高于技术成本的时候,用这种技术减碳就能够有所盈利。

多个绿色低碳领域年投资规模潜力均将达万亿元

面对当前国内国外复杂的经济环境,近期市场关于“稳增长”之下是否要将“碳中和”的目标暂缓的讨论声渐起。对此,邹骥认为,环境保护、绿色低碳已经不再是经济增长和能源安全的阻力和“绊脚石”,而是我国助推高质量增长的新动能,并与经济增长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在拉动投资方面,据能源基金会的估算,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投资方向主要有能源低碳转型、数字经济和数字化与传统产业部门融合、绿色城镇化和升级改造等多个方面,而这些方面在“十四五”期间的年投资规模均分别可达1万亿以上。

数字经济、重点行业数字化和升级改造是指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和升级改造,通过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修建,将应用场景落在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达到提高能效的目的。按照能源基金会的估算,在“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每年投资潜力达1.1万亿元,而数字化和升级改造每年需投入的资金规模潜力为3.3万亿。

邹骥表示,根据专家测算,在工业、建筑、交通等传统产业,若数字化融合找到应用场景并得到充分利用,可减碳量大概10%-40%。其中,工业领域可减排13%-22%、建筑领域可减排23%-40%、交通可减排10%-33%,全社会则可减排12%-22%。他表示,在这一领域,新基建的方向、新能源装备产业链,还有航空航天军转民都是巨大的投资机会。而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中国制造业亦将随之完成转型升级。

针对绿色城镇化,邹骥预估,未来几年中,中国仍需几十亿到一百多亿平方米房地产建设面积,同时县城、地级市、乡村还有很多房子需要改造,大城市亦需要更新改造破旧的小区。

“建设不应该变成单纯消耗资源,钢铁、水泥、建材的耗能行为,如果大量低矮的房屋,特别是乡村、都市圈周边的房子,屋顶和朝阳立面铺上光伏,朝阳的地面也铺上光伏,它就变成绿色能源生产者,变成了虚拟电厂,再辅之以储能和能源互联网,把他们连起来,可以帮助电网调峰。”邹骥表示,交通体系亦将有所变化,电动车、充换电等设施在绿色城镇化里都将有所体现。他预计,绿色城镇化在“十四五”期间每年的资金投入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

而能源转型包括源、网、荷、储、用全方位系统转型的投资。邹骥介绍,据测算,平均每年新增3000亿千瓦时非化石能源发电能力,就需要1万亿人民币投资。

“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组要用于满足新增电力的需求,同时帮助中国实现社会经济发展。”邹骥表示,可再生能源在未来五年内,可以创造大概500万新的就业机会,平均每年约有100万个就业岗位。而当前我国每年新增的大学毕业生约在1000万人。这意味着仅可再生能源一项就可以贡献10%的就业机会。

绿色经济拉动消费、对外贸易潜力巨大

绿色消费亦将成为未来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邹骥认为,绿色消费领域每年将有1.1万亿的增长规模,这主要源于电动车销售、高能效的智能化的家电等。

“现在电动车销售是在整个汽车市场不太景气的情况下一枝独秀。”邹骥表示,电动车市场的扩大,加速电动车升级、销售,亦加速了燃油车禁售的步伐。

在贸易方面,邹骥认为,中国在绿色低碳领域已经形成了比较优势,如我国拥有全球最好、最便宜的光伏组件,我国的钢铁更加低碳环保,特高压直流输电、电动车、低碳高效电器、低碳制冷热泵等装备制造,大多实现了弯道超车或自主创新崛起,在国际市场上均有优势。而随着低碳目标的不断推进,他预计,这些优势将进一步加强,并将转化为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新动力。

邹骥表示,让全世界市场上大量使用中国的电动车,应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标志之一。

此外,邹骥还认为,当前我国电力系统深度低碳化,生产出来的是“绿电”;而我国电动车发展势头迅猛,已经走在了国际的前列。这可以为我国减缓对石油进口安全隐患作出贡献。他介绍,中国的石油70%以上是进口的,中国的天然气40%以上进口,这不利于我国的能源安全。

“应加快相关领域的发展步伐。”他预计,如果用当前“绿电+电动车”的技术路线和进程,可在2030年替代接近15%的石油进口;如果把步伐再重整加快一些,到2030年或可减少20%的石油进口依赖。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