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进步加政策引导的“双轮驱动”下,“双碳”领域成为市场热度较高的板块。从主动投资工具到目前的被动投资工具,基金公司也在加紧布局。今年以来,名称中含“碳”基金的数量陡然增加。
从业绩方面看,这些“双碳”主题基金表现出熊市抗跌牛市跟涨的特征。在公募投资人士看来,“双碳”的转型路径较长,涉及行业广,围绕能源变革、碳减排以及双碳趋势下的间接受益板块等均蕴含投资机会。伴随着碳中和理念深入人心, “双碳”主题基金产品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含“碳”基金数量猛增
公募正在密集布局低碳、双碳等相关主题基金,名称中含“碳”的基金数量陡增。截至8月5日,年内已有30只此类基金成立。
结合过往数据来看,基金公司布局含“碳”基金的步伐明显加快。2015年年底,名称中含“碳”的基金仅有6只;2020和2021年底,这一数量分别为12只和42只;截至2022年8月5日,名称中含“碳”的基金共有72只。也就是说,今年以来的7个月左右时间,已有30只相关主题基金相继成立,超过去年全年28只的数据。
谈及含“碳”基金数量陡升 原因,创金合信基金FOF投资一部表示,从时代背景来看,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渐成全球共识。
具体来看,各国政府的顶层设计陆续落地:中国承诺于2030年前碳达峰以及2060年前碳中和,欧盟立法明确2050年碳中和目标,美国重返巴黎协定等行动。碳减排、碳中和与追求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变局下的确定性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能源结构在变革,碳减排碳捕捉技术在各行各业应用与迭代,以及碳交易机制建立、市场开始对“碳”定价等等诸多方面都孕育着投资机会。
此外,遵循碳中和、低碳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与投资界的通行理念,海内外越来越多的资金所有者倾向于投资符合ESG理念的产品,对中国的基金公司来说,未来开拓国际市场、吸引国际资金,也需要重视“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博时基金也表示,近年来,贯彻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原则的责任投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2006年,责任投资原则组织(PRI)在联合国支持下成立,PRI将责任投资定义为:“该投资把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和积极行使股东投票权,以提高回报、更好地管理风险,以及创造对现实世界的积极影响。”PRI为广大投资机构建立了ESG投资的基本原则与框架。自此,ESG投资、责任投资理念开始在全球资产管理行业快速发展。将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因素纳入投资研究体系——这也是资产管理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诺德基金基金经理谢屹分析道,一方面,低碳是全球的趋势所在,新能源在能源供给中的比重逐步增加,尤其当前的国际局势,欧洲为了降低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会更加不遗余力的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其次,低碳也是国内政策大力支持的发展方向,并且在光伏、风能、储能等领域中国已经积累了不同程度的竞争优势。有能力在全球市场抢占份额。这几点使得低碳既有政策东风,也符合全球潮流,还具有国产优势,是较好的投资方向。” 谢屹进一步表示。
公募掘金三大投资机会
碳中和是处在时代风口的主题机会,细分产业链投资机会十分丰富。为把握这一前景广阔的主题机会,公募机构正在紧锣密鼓掘金细分赛道投资机会。
谈及碳中和相关细分赛道投资机遇以及其与新能源板块的区别,诺德基金基金经理谢屹分析道,新能源分两块,一个是能源供给端,一个是能源消费端。供给端包括光伏发电、风电、水电、核电以及相关储能和配电输电环节。消费端是用新能源替代传统消耗石化能源的产品,比如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等等。
他表示,“这些都是新能源范畴,也是低碳的组成部分,但低碳的范围更广一些,还包括节能、环保、碳捕捉及碳中和、碳交易等领域。总的来说低碳的概念更广,但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还是新能源。
”创金合信基金FOF投资一部介绍到,碳中和、低碳等涉及到社会运行的方方面面,目前该领域较为明确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
其一,能源变革。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过程,清洁能源生产上下游相关的企业;甚至部分传统能源企业,因为供需格局的改善都存在投资机会。其二,碳减排。一方面,能有效节能减排的行业和企业会更可持续地发展;另一方面,掌握或者突破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的企业也会受到市场的青睐。其三,“碳中和”趋势的间接受益标的。新能源车带来的智能化趋势,碳税及碳交易带来的相关金融服务支持等。
至于新能源与“碳中和”在投资方面的区别,创金合信基金FOF投资一部认为,前者是后者内涵的一部分,“碳中和”离不开能源结构的变革与清洁能源的开发,但是“碳中和”带来的投资机会又不仅仅局限于新能源,在传统行业也会创造一些机会。例如,为了实现“碳中和”,农业生产需要在基因工程育种、人造肉领域进行相关技术探索;钢铁冶炼可能出现氢能炼钢代替传统的高炉炼钢;建材行业中,合成水泥或将代替传统的石灰石分解过程等等。
博时基金则表示,双碳既包括新能源等加法项,也包括传统行业减排、转型等带来的减法项。新能源板块本身是做加法的双碳。
凭借对双碳领域的深入投研和广泛布局,市场上已有的相关基金也斩获了较为亮眼的回报。基金赚钱效应显著时,含“碳”基金平均业绩超越市场均值;市场环境不好时,含“碳”基金平均业绩也相对抗跌。
据记者统计,2019年,全市场所有基金的年度收益率均值为22.49%,而11只含“碳”基金年度业绩为39.92%;2020年,全市场基金年度收益率均值为26.10%,14只含“碳”基金年度业绩再次大幅跑赢整体,年度业绩均值为67.92%;2021年,全市场基金年度收益率均值为6.67%,42只含“碳”基金年度业绩均值为21.99%。
今年以来,权益市场大幅波动,全市场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率均值为-5.23%,而72只含“碳”基金今年以来业绩均值为-1.75%,较为抗跌。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在充满机会的同时,“碳中和”领域的投资也充满不确定性。谢屹表示,“目前产业和市场都在这个大的领域内做探索。面对全新的行业,我们面临很多创新,也会面临一些不确定性。
”举例来看,谢屹认为,以传统视角而言,电池制造等行业不属于低碳环保的范畴,纽扣电池和消费电池是不环保的。“但是一旦把他做成动力电池,替代了石化燃料,其环保性就体现出来了。
”“双碳”主题基金迎来百花齐放“
碳中和”的定义已得到公认,但“碳中和基金”概念却没有统一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哪些公司、哪些项目符合“碳中和”理念等问题,每只基金都有不同的逻辑。
在业内看来,作为未来40年投资的风口,碳中和时代已经来临。各种类型的相关主题基金数量将以更高频次诞生,旨在把握“双碳”背景下多个相关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创金合信基金FOF投资一部认为,“碳中和”虽然定义和目标是清晰的,但是实现的过程涉及到农业、工业、能源、运输等诸多领域技术的变革与突破,而技术的演进与迭代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基金之间差异化的判断和尝试既可以分散技术不确定性的风险也可以保留从不同技术路径实现“碳中和”的可能性,因此应该鼓励碳中和基金的投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博时基金则称,碳中和的数据还有待进一步的规范、标准和统一。目前碳中和基金既包含做新能源、新能能源车、ESG等方向的基金,也有一些综合了加法、减法的方向的综合碳主题基金;数据规范标准后,也可以和ESG结合、按照一定的标准,如碳排量等做一些新的产品。
从基金类型来看,目前市场上名称中带有“碳”的基金既有主动权益产品,也有普通指数产品和ETF基金,来自数十家管理规模不同的基金公司。仅被动产品而言,跟踪的指数也有所差异,既有跟踪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的ETF,也有追踪中证碳中和60指数的ETF。
主动权益产品方面,碳中和主题也迎来更多基金公司布局。比如,多家公司旗下的碳中和ESG主题混合型发起式基金和一些公司旗下碳中和主题混合型目前也在排队待批。
可以预见,伴随政策端对碳中和的持续加码,无论是对新兴能源领域的扶持,还是传统高耗产业转型,抑或是碳排放权在不同行业主体之间的传递和让渡,都会让碳中和多层次产业链下的主题投资机遇不断涌现。(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见习记者 王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