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王汀汀、赵嘉露
前言
世界经济自18世纪工业革命后取得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过于过度开采及污染导致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造成巨大伤害。2020新冠疫情肆虐爆发,更是展现出了人类生命的脆弱,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是人类现在乃至将来的首要议题。《巴黎协定》的签订和生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新城市议程》的通过,说明了“绿色发展”正在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重视。2016年杭州G20峰会的成功举办更是标志着绿色理念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目标。
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绿色发展与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等发展理念共同构成五大发展理念;
中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要求,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并明确提出把发展绿色金融作为一项重要的措施;
2020 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将力争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自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以来,绿色发展顶层设计确立,绿色金融体系逐渐形成,绿色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自上而下的政策驱动下,中国绿色金融取得快速发展,绿色发展正在成为各行各业未来规划的重要部分。
绿色债券是近年来绿色金融领域大力发展的融资工具,它的出现正是源于为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节流等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我国绿色债券起步虽较晚,但发展迅猛,2016年至2020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超过1万亿元。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绿色金融的社会融资需求巨大,绿色债券发行蕴含巨大潜力。
2021年,海南绿色金融研究院公众号将特别设立“绿色债券”专题系列研究,聚焦四个问题:海外绿色债券市场、绿色债券经典案例、绿色项目与绿色债券标准、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同时紧跟政府政策导向,对我国最新颁布有关绿色债券的政策内容进行研究和解读,以期为研究院或企业、政府部门提供可行性建议。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主要为大家简单梳理我国绿色债券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基于发展机遇、面临的挑战以及开展该系列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绿色债券的历史与现状
绿色债券的出现为我国绿色产业项目提供新的融资渠道,有助于强化环境风险管理,并且能够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我国绿色债券始于2015年,绿色债券市场稳步扩大。根据相关统计,2019年,中国主体在境内、境外市场绿色债券发行总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3656.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8%,发行规模位列全球第一。其中,境内贴标绿色债券共发行163只,发行规模达2438.63亿元;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绿色ABS)发行35单,总规模达426.04亿元;14家中资主体共发行境外绿色债券24只,发行总规模合计人民币791.47亿元。
非贴标绿色债券方面,2019年共有139个发行主体发行了494只非贴标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1.64万亿元。从发行地区和数量分布来看,除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外,2019年北京市和浙江省分别发行了22只绿色债券,并列居于全国首位,发行数量各占全国总量的13.33%。
从规模来看,北京以612亿元的发行量位列全国第一。金融机构参与绿色债券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2019年共有75家金融机构参与普通贴标绿色债券承销(不含ABS),包括22家银行和53家证券公司,同比增长13.64%。尽管我国绿色债券发行量增长迅速,但在我国债券市场中的占比不足1%不到,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绿色债券的发展机遇
中国绿色债券标准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20年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关于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年版)〉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版《绿债目录》在统一国内绿色债券项目标准、提升可操作性以及与国际标准接轨等方面均体现了积极意义。
2020版新目录将绿色项目分为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6大领域。2020版目录合计有 6个一级目录、25个二级目录、48个三级目录、204个四级目录。在此前,绿色金融债券、绿色公司债券、绿色债务融资工具需遵循2015年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企业债则需遵循《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随着2020版目录的出台,融合了两份文件,并且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产业状况和生态环境特点等因素,统一了绿色债券的界定标准,不论哪种类型的绿色债券,都只需遵循2020版目录,即可被认定为绿色债券。
2020版新目录将2015年目录中的节能、污染防治整合到节能环保产业这个领域;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大体对应2020版目录的清洁生产领域;清洁交通整合到2020版目录的基础设施绿色升级领域;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整合到2020版目录的生态环境产业领域。2020版目录沿用《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框架新增了绿色服务领域这个一级目录。此次目录的修整,对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可能产生如下影响:
一、将绿色债券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助力中国绿色债券的国际化发展。之前我国将“煤炭清洁利用”纳入污染防治或清洁能源范畴,2020版删除了目录中多项与化石能源直接相关的三级目录项目,剔除煤炭清洁利用可提升国内绿色债券支持项目标准的国际化水平,吸引更多境外资金参与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绿色债券市场规模得以扩大。
二、更多的绿色产业及绿色相关项目被纳入标准中。新版目录扩充了三级和四级目录,意味着有更多的绿色项目将被贴上“绿色标签”,绿色债券的市场规模扩大。
三、2020版新目录的项目说明较2015版更为详细和严谨,对绿色债券的认定标准和第三方评估都做出了详细介绍,更有效的防范“洗绿”现象。
绿色投资需求上升
随着气候风险和低碳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相关指导意见陆续发布,资本市场绿色投资需求上升。2020年12月30日,习近平主席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强调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随着该指导意见的发布,绿色债券市场也将被进一步打开。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期,加快建立健全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也就意味着要加快绿色金融从理念转换为实践的发展步伐。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会面临诸多挑战,比如企业在绿色转型的过程中,会面临投入大、融资难、投资短期回报低、市场前景不明朗等问题,绿色债券可着力破解绿色资产认定难、变现难等难题,为绿色项目提供新的融资渠道、更多的长期融资、强化的环境风险管理,可以更好地支持和培育绿色企业快速发展。同时,借助不断完善中的绿色债券认定体系,可以更好地对绿色企业进行判别。
中国绿色债券面临的挑战
募集资金投向问题
根据监管要求,绿色企业债要求不低于50%用于符合要求的绿色项目;在交易所发行的绿色公司债要求不低于债券募集资金总额的70%用于符合要求的绿色项目;对来自绿色领域的收入达到标准的企业,可以不对应具体绿色项目,但仍须遵从不低于70%的募集资金用于绿色领域的限制条件。但在用途确定的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中,至少有28%用于建设新项目,11%用于补充营运资本,10%用于现有项目或再融资,剩余的51%没有提供项目层面的信息。可以看出,绿色债券的募集资金用途并非完全用于绿色项目投资,在未来是否能做到绿色债券的资金真正投向绿色产业?
绿色效益的测量问题
从环境效益的界定与执行来看,我国现行绿色债券产生的绿色效益测评方法,未涉及具体指标以及测算方法。绿色项目是否能真正产生环境效益并有效控制环境风险?该如何进行量化?在未来是否需要由第三方对发行主体募集资金投向的环境效益进行认证?
另外,国内使用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中,并非所有项目都能产生明确的环境效益,甚至还有少量项目藏有较大的环境风险。比如,在2015版的目录中,煤气化项目被纳入绿色产业项目范围,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该类型项目本身产生的三废污染难处理且耗水量大,因此极不利于保护水源和治理大气环境,开展该项目本身就会对环境造成巨大伤害。绿色债券究竟是属于环境效益型还是环境成本型?或者是二者皆有?
绿债投资者保护问题
根据统计,2019年,中国绿色债券在募集资金使用上共有56亿元人民币的信息披露不足,高达31%的绿色债券尚未明确或尚未披露募集资金使用具体情况,而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的不足会造成投资者无法识别“绿色”。随着绿色债券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投资者保护机制应当得到重视,绿色债券需要建立强制性的发债企业信息披露制度,给投资人展现出真实且透明的投资环境。投资者投资的绿色债券是否真的是“绿色”?
另一方面,由于绿色项目普遍需要长期的资金支持,而且由于其正外部效应没有被完全内生化,收益率将略低于市场水平,社会资本可能不愿介入。因此,市场在引导各类投资者加大绿色投资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需要在适当领域运用公共资金或是更长期的税收制度安排给予激励,并且对投资者进行适当性管理,为绿色债券匹配到合适的投资者和资金。如何为绿色债券找到合适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如何将社会责任感和商业利益协调起来?如何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
展望
绿色债券的出现与发展推进了低碳经济等绿色项目的资金融通,已经成为了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资金力量。北京副市长殷勇在2020年25日“财经年会2021:预测与战略”称,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者,绿色信贷规模超过10万亿人民币。不仅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也为全球绿色金融治理扮演了引领的角色。
未来,我们应当思考如何将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持续化、如何将绿色债券真正的价值展现给市场和投资者,重点关注绿色债券综合成本优势不明显、绿色鉴定体系不完善、责任投资人数量较少、产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积极探索绿色债券发展模式,推动绿色债券市场的蓬勃发展,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 The Stat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Green Bond Market in China,Climate Policy Initiative,2020.
[2] 骆振心.发展绿色债券支持绿色转型.中国经营报,2020(6).
[3] 马梅若.“点绿成金”充分发挥绿色金融重要作用.金融时报,2021(1).
[4] 史英哲,云祉婷.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20(11).
[5] 2020年中国绿色债券行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前瞻产业研究院,2020(12).
[6]《关于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年版)〉的通知(征求意稿)》.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2020(5).
转载请联系:zhangxue@hngf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