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绿金动态行业资讯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上海为何要建立氢交易所,怎么建设?如何与碳交易市场接轨

>2022-9-26

财联社9月14日讯(记者 郭松桥)近日,上海市发改委印发《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提出,规划探索建设氢交易平台。支持国内氢能龙头企业、碳交易专业平台机构等在临港新片区联合设立统一、高效的氢能交易平台。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标准、方法学,探索氢交易及绿氢交易、价格指数、溯源认证、氢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氢能碳减排市场化交易机制,推动清洁氢产生的减排量纳入自愿碳减排市场交易,逐步探索建设全国性氢交易所。

为何上海要建立氢交易所?上海氢交所有哪些存在形态,具有哪些功能?中国未来如何发展氢交易?围绕着这些问题,财联社专访了中华环保联合会碳中和特聘高级专家、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原董事长林辉博士。

林辉博士在2019年任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时就发起在上海设立上海国际氢交易中心,曾主持氢交易平台的论证与设计。在林辉看来,氢能产业发展迫切需要氢交易平台配置资源。目前建设氢交易所时机已成熟,而上海建设氢交易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功能和职责上看,上海氢交易平台除了具有一般交易场所的职责和功能外,在实现高质量的信息披露、高效率的价格发现、有效的风险控制方面有一定的独特性。

此外,对于未来中国发展氢交易发展,林辉建议,中国氢交易市场应该形成多中心格局。一是,未来氢能贸易要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格局下运行。比如,国内形成西北、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多交易中心的格局等。二是,上海作为全球金融、航运、贸易中心,依托长三角氢能一体化,可以探索建立全国统一氢能市场。

“氢能产业发展迫切需要氢交易平台配置资源”

财联社:上海近期提出,规划探索建设氢交易平台。氢交易平台建设对于氢能发展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林辉:建立氢交易平台,是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必要条件,而氢能产业发展也迫切需要氢交易平台配置资源。

产业政策推动和产业技术驱动的协同作用,共同塑造氢能产业的形态,决定了氢能产业未来发展。氢能产业的发展将是产业技术与产业政策相互适应、协同演化过程。而有效的金融创新则是产业政策与产业技术协同进化的润滑剂、催化剂。

换句话说,氢交易平台是金融创新的操作平台和重要抓手,把它建立好,对氢能产业发展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如何具体理解?这是因为氢能产业发展,要求大规模的投资生产设施、基础设施、应用场景,支持新技术开发、全产业链降低成本。投资、融资、补贴等金融和财税支持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发展氢交易市场、联结氢能定价和碳定价,则是两个重要的基础领域。通过发展多层次氢商品市场、联结氢能市场和碳市场,促进氢能贸易便利化,创造氢减排收益内部化机制,将拓展氢产业价值链,支持氢产业发展。

首先,氢交易市场、定价中心将是未来氢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当前氢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氢的生产和消费活动目前主要是应用场景主导的。氢的生产活动与主要氢消费者存在地理错位与偏差,公认的氢定价机制尚未确立。随着储存、运输的技术进步和设施完善,基于可再生能源的低碳氢能,实现跨地区、跨国贸易链条、网络形成和普遍化,这就要求建立多层次的氢交易市场体系。预计国内将形成北氢东输、西氢东输、海氢上岸、东氢外送的格局。

第二,联结氢市场和碳市场,建立氢减排收益内部化机制。

氢的生产和应用成本相比传统化石能源、燃料仍然高得多。不同制氢路线,可再生能源基础上的低碳氢,相比工业副产氢、化石能源氢,成本具有较大的劣势。氢能的低碳减排收益内部化,对氢能、特别是低碳氢能开发利用形成有效激励。

碳市场是碳减排政策体系的核心支柱之一,可以通过碳市场交易机制,有效控制碳排放总量,降低减碳总体成本。建立氢减碳方法学体系,在碳抵消框架下发展氢减排量信用机制,是可行的路径。

同样,建设氢交易平台,实现氢商品场内交易,实现氢减排量交易,将为氢能产业的要素流动,氢产业各环节的价值实现,提供高效率运行的场景。

在多层次的氢交易市场体系中,虽然本地化的氢生产和消费活动在较长时间仍然是基础,但是还要求至少部分氢生产和消费脱离本地化,实现跨地区、跨国部署和流动,才能实现氢产业链的价值最大化。在氢交易平台上,确立公认的定价机制,集中交易,最大化实现要素流动和配置效率。

氢减排量交易的基础是氢减排方法学体系,氢减排量认证机制,氢减排量登记、注册、注销机制,在碳抵消框架下实现相应的制度安排。同现行碳市场联动,真正在制度安排上实现对氢能减排价值的认可和激励。

“上海建设氢交易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财联社:上海表示,支持国内氢能龙头企业、碳交易专业平台机构等在临港新片区联合设立统一、高效的氢能交易平台。逐步探索建设全国性氢交易所。如何看待上海的这一举动?

林辉:中国目前多煤,少油,缺气。在这种能源结构下,其实对于能源的清洁化和安全化有很大挑战。建立氢交易平台,是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必要条件。氢作为二次能源在能源体系中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大宗能源商品,与之相应的必然会产生相应的贸易体系和交易平台的建构,中国作为绿色能源的生产和利用大国,应该参与到这样的体系建构之中。另外,作为物理层面和制度层面的氢的交易中心,对于未来的绿氢交易和绿氢品质的追溯以及氢的安全供应都是关键的功能性平台。中国作为氢生产和氢利用的大国,应当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加入全球氢能源博弈,要从战略层面谋划国际绿氢交易体系,力争掌握未来这一新能源品种的定价权。

从氢产业的发展角度来看,上海提出建立氢交易有三方面因素:

一是建设氢交易所时机已成熟。当前,中国正积极推进“双碳”行动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氢是零碳、可再生的终极能源,具有绿色低碳和安全稳定的优点,氢能减碳技术路线是创新型、增量型减碳,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双碳”目标实现路径。此外,氢能已正式纳入我国能源战略体系,国家发改委今年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二是上海建设氢交易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前,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氢能产业发展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目标相互呼应。同时,氢能是上海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

三是上海具备人才资源优势。上海作为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交易方面的技术、人才、管理、机构等资源有一定基础,对于产品创新、投资者培育、交易规则以及国际接轨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同时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由是上海环交所运营,目前已运行1年多,现提出碳交易、金融、定价、创新中心的定位,未来氢交易板块可以和碳市场形成碳氢联动。

“氢交易平台功能应在信息披露、发现价格、控制风险方面具有独特性”

财联社:在你看来,上海氢交所应该包括哪些存在形态,具有哪些功能?

林辉:氢交易所和市场上现有的交易所有相似之处,比如石油、天然气。但是氢存在形态可能是常温常压的气态,还有一种是经过高压、低温下的液态或者氨、甲醇等有机液体,还可能吸附到金属合金里的固态氢。

氢交易的存在形态可以大致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从交易主体来看,可以有企业交易、政府交易、市场交易三种:企业交易是企业内部不同作业单元之间调剂氢资源的活动,不一定严格按照生产成本核算进行交易,表现出在某种特定情景下,氢能产业具有资产专有性的特征;政府交易是政府根据社会经济与能源发展的需要,定向或不定向征集氢能源,可能参照市场价格,也可能偏离市场价格,表现出氢能具备一定的公共物品属性;氢的市场交易是平等市场主体(企业、机构或个人)按照市场价格和市场规则进行的契约行为,包括氢的现货交易和衍生品交易。

二是从交易标的的角度看,氢交易平台上,主要进行氢的商品交易和氢汇(HS)交易,也就是氢减排量交易,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市场交易。当然,政府也可以在平台上以招标、竞拍、协议等方式,进行收储、抛储。

从功能和职责上看,氢交易平台除了具有一般交易场所的职责和功能,如提供交易场所、设施及相关服务,建立健全交易、交收、结算、仓储、信息发布、风险控制、市场管理等业务规则与各项规章制度,实现清结算、交收之外,在实现高质量的信息披露、高效率的价格发现、有效的风险控制方面有一定的独特性。

一是,信息披露。氢交易平台的信息数据高度聚集,除交易信息,如价格、交易量、持仓、交收、库存等,对于不同交易品牌的氢商品,由于品类品质、减排量存在差异,如可再生能源氢、工业副产氢、煤气化氢、氢基燃料等,要公式、发布相关的检验、核证认定和减排量登记注册信息。

二是,发现价格。氢交易平台通过集中交易,实现发现氢商品和氢减排量的价格的功能。有利于市场化形成不同氢商品之间的合理价差,有利于市场化形成氢减排量的合理价格,有利于形成氢交易的价格中心,确立定价权,以市场信号辐射氢产业链。

三是,风险控制。氢交易平台在风险控制方面,除了交易风险和金融风险防控外,还要做好氢商品作为危化品的物理安全工作。

财联社:如何建立好上海氢交所,你有哪些建议?

林辉: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是政府决策后,要有配套政策跟进,要积极协调,争取把氢交易所计划纳入到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建设中,成为它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是在国家的清洁能源转型战略规划方面,应纳入氢交易平台的内容。

另一方面,建设团队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还要有超前的眼光和国际化视野,,开发设计出高水平的交易制度和交易系统。

我认为未来的氢交易所成功的标志,是形成一个“临港氢价格指数”,成为上海标志性的品牌,就像布伦特原油价格,要能掌握亚太氢能定价权,这是氢交易所的使命。

“中国氢交易市场应该形成‘氢交易平台+多服务中心格局‘”

财联社:对于未来中国发展氢交易,你还有哪些建议?

林辉:氢交易中心的建设包括两部分: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深水港口、长距离管 道、高压储罐等物理硬件);二是制度保障体系(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金融结算中心、价格信息的透明度以及市场价格机制的完善等交易管理制度)。

我建议,中国氢交易市场应该形成“一个交易平台、多个服务中心”格局。

具体来看,一是,未来氢能贸易要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格局下运行。国内形成西北、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多交易中心的格局,建设氢通道从西北链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上形成“一带一路”沿线氢通道,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延伸海上通道,从西部和北部延伸陆上通道。比如,宁夏具备成为西北中心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技术基础、龙头企业,应该积极建设西北氢能产业基地、氢能交易中心,引领氢能产业发展,开拓“一带一路”建设、双碳工作的新格局;上海作为全球金融、航运、贸易中心,依托长三角氢能一体化,可以探索建立统一氢能市场。另外,我建议,未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三个氢能发展比较活跃的地区都有一个类似氢能产业服务的平台,这个产业平台有针对氢数据采集和监测的功能。

二是,上海作为全球金融、航运、贸易中心,依托长三角氢能一体化,可以探索建立全国统一氢能市场。上海氢能交易所的建设团队要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协调和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把全国性的牌照落户在上海临港。此外,上海还要统一规划的供应链基础设施,这不仅可以作为城市的能源供应,更重要是提前布局,以产业为基础,拓展氢金融,成为全球氢中心,进而获得绿氢的全球定价权。当然,未来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氢能干线的核心,也同样需要一个以氢气干线管网为骨干,液氢、液氨等无碳液体储氢能源为储备,高压氢为调剂的,集储输运为一体的综合氢能供应链。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