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新闻动态绿金动态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双碳”加速推进,碳核查如何服务于碳资产变现?

>2022-10-12

“为什么要进行碳核查?一方面为了合规,另一方面为了让碳排放指标等成为标准化资产。只有保证真实性、颗粒度精细的标准化资产才有流通的可能性。”上海祺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王佳宜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第二十六条明确,核查结果应当作为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配额清缴依据。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方式委托技术服务机构提供核查服务。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对提交的核查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

今年3月,生态环境部通报多起第三方服务机构碳核查弄虚作假案。案例显示,有机构在核查时只是“走一走、拍拍照、未对环评、排污许可等重要文件进行核实”,也有机构“篡改伪造检测报告、制作虚假数据、报告签名人员与实际核查人员不相符”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准确可靠的数据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规范运行的生命线,为确保碳核查数据及结论的真实准确,区块链等技术嵌入了企业生产的各环节,实时抓取碳排放数据。核查完成后,标准化碳资产变现、保值或增值成为可能。

真实性与时效性难保

何为碳核查?2021年3月29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指出碳核查是根据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以及相关技术规范,对重点排放单位报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核实、查证的过程。

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是碳交易的基础,而碳核查报告的准确性又是买卖双方的依据。“假设一家火电厂发一万度电要排放约5吨碳,另一家光伏发电厂生产同样度数的电却没有排放碳。这时,火电厂用完了碳排放指标,而光伏发电厂有核证减排量,二者将发生交易,但前提是无论是火电厂还是光伏发电厂碳排放数据要准确、精细。”王佳宜告诉记者。

碳核查也是应对欧美关税的基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项目副主管、助理研究员赵越指出,近年来,以欧美为首的经济体制相继出台碳关税政策,对进口商品的碳排放加以约束。

对于进口到欧美的商品来说,所提供的碳排放数据将直接影响其市场竞争力。“我国作为商品出口大国,在面临各经济体即将实施的碳关税时,为出口商品提供准确的全产业链碳排放数据,将有助于取得新国际贸易环境话语权。”赵越表示。

据了解,传统的碳核查是重点企业自主申报碳排放数据,第三方机构以人工通过票据校对、财务数据检验等方式进行核查。通常情况下,第二年的九、十月份出具上一年碳核查报告。

“此种核查方式会产生排放源覆盖不全面或不合理,参数和方法不准确或错误,报告内容不规范,原始数据造假,报告不及时等问题。”王佳宜认为。

对此,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共同编制的《基于工业区块链的碳核查系统研究(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碳核查系统研究》)指出,部分企业基于自身利益追求,存在少报、虚报企业碳排放情况,以争取更多碳排放配额。

“当前碳核查体系中存在的另一问题是企业报告和事后核查信息滞后。由于企业是在当年报告前一年碳排放数据,难以对正在进行的工作及时提出指导意见;当地部门难以了解企业真实情况,难以对区域内双碳工作进行及时监督和指导。”

生态环境部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督促指导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坚决查处数据虚报、瞒报、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进一步加强对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咨询、核查、检测服务行为,确保服务过程和结果的真实、合规,保障碳市场平稳运行。

5月27日,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湖北省碳排放第三方核查机构管理办法》,加强碳排放第三方核查机构及核查活动的监督管理,规定将出具虚假、不实核查报告或有重大错误等问题的碳排放核查机构纳入湖北省企业环境信用系统黑名单管理,并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嵌入生产实时监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为破解碳核查中数据造假、篡改参数、报告不及时等难题,区块链赋能碳核查逻辑应运而生,相关应用项目正在落地。

例如,河北丰宁喇叭沟风电场、浙江庆元县水电站等多家可再生能源发电厂及热电联产电厂已接入祺鲲科技建设运营“区块链+碳中和”“双碳”核证平台,通过技术打包及核证碳排放数据并形成数字化资产、以技术方式深入碳核证的每一个环节以确保数据的客观性、标准化及真实性。

据王佳宜介绍,将区块链嵌入企业生产环节,将从源头确保碳排放数据的真实可靠,而且每五分钟将更新一次数据,最大程度上保证碳核查报告的精细度。

“区块链技术具有多方参与、不可篡改、可追溯等天性,不仅提升了原始数据的可信度,也可以通过智能计算对原始数据进行多方核验,降低了核查及复查的难度及成本,还能及时将数据处理逻辑及过程固化,确保数据处理的合规性。”王佳宜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碳核查系统研究》指出,区块链为碳交易提供可信基础,解决了碳交易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等问题,并保障了碳资产数据的隐私安全。

“基于区块链技术形成的多方共建碳资产管理模式,能够实现从排放权获取、交易、流通、到交易核销、统计的全流程数据上联存储与可信共享应用,构建各环节、全流程可视的交易监管环境。”

而且,通过区块链技术核证的细颗粒度碳资产可以开展多种金融衍生业务。王佳宜表示,碳资产的标准化是企业与金融机构关注的核心问题。第三方机构完成碳核查后,再根据评估体系、展现方式等将碳指标等打包成标准化碳资产。然后由金融机构对其以发行债券、融资贷款等手段帮助企业实现碳资产的变现、保值、增值等。

但在碳核查的过程中核算标准仍需统一。赵越指出,从方法学角度看,各行业急需统一核算方法。当前,生态环境部仅出台了电力行业的核算方法与指南报告,其他行业尚无统一的权威标准。

记者注意到,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到2023年,初步建成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到2025年,进一步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全面提高数据质量,为“双碳”工作提供全面、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王雪上海报道)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