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绿色与可持续金融:中国倡议与国际合作”研讨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中国角以线下加线上形式成功举办。研讨会由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C Team)共同主办,并得到了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保尔森基金会的支持。来自国内外监管部门、国际组织、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十余位绿色金融专家,分别就“碳中和背景下转型金融和金融创新”及“气候转型背景下的环境信息披露”等议题展开讨论。
会议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共同主席马骏主持,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理事Ndidi Nnoli-Edozien、保尔森基金会副主席兼总裁戴青丽(Deborah Lehr)在会上作了主旨发言。
马骏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和国际合作的最新进展作了简要介绍,并指出转型金融是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的一大重要议题。马骏说,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即将发布包括22条原则的G20转型金融框架,这个框架将引导各国监管部门制定本国的转型金融政策,协助市场主体明确和规范转型活动,引导社会资金支持高碳经济活动向低碳转型,防止“假转型”风险。
Ndidi Nnoli-Edozien介绍了ISSB建立的背景和工作进展。随着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逐渐得到重视,这类信息的披露需要和传统财务报表更密切地联系起来,因而亟需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的全球基准,提高报告的可操作性和透明度,为市场决策提供有效参考。ISSB成立以来,向多个国家和社会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初步形成了一套气候和可持续信息披露的框架。在COP27期间,ISSB也发布了几项重要声明,包括建立能力建设的伙伴关系框架、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披露实践等。为确保ISSB标准具有广泛的实施基础,Ndidi呼吁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及其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相关标准的讨论和制定过程。
戴青丽在主旨演讲中强调了多部门协同的重要性。她指出,应对气候变化不应只视为公益行动,而是需要政、商、学等各界发挥各自作用,合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保尔森基金会一直致力于搭建中美之间的合作平台,积极参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政策和实践项目,推动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的工具创新。
在关于转型金融与金融创新的讨论环节,来自北京绿色交易所、埃及银行、德意志银行、中国银行、平安集团的演讲嘉宾分别从碳交易、普惠金融、ESG、转型债券、转型风险等方面介绍了各自机构取得的进展并讨论了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选项。嘉宾认为,对气候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不足经常是银行客户所面临的难题。金融机构需要向客户展示ESG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推动生产经营方式向低碳、绿色转变;同时银行应借助数字化手段,对客户的可持续发展相关指标进行追踪和评估,作为开展业务的决策基础。未来,企业和项目还需要加强自身碳核算能力,而金融机构则需要开发更多支持实体企业低碳转型的金融工具。
在关于信息披露的讨论环节,来自人民银行浙江衢州中心支行、汇丰银行、兴业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工商银行、渣打银行的嘉宾分别从企业和个人碳账户、行业客户分析、信息披露实践、ISSB框架等方面分享了经验和见解。随着披露实践以及相应研究的推进,金融机构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呈现出范围更广、内容更深、指标更量化的发展趋势。此外,与会嘉宾强调,信息披露应当融合在金融机构的整体业务及规划当中,与自身业务转型相辅相成。而在气候转型的背景下,信息披露的内容还将来源于对各类行业客户的转型路径盘查等工作。面对ISSB即将发布的披露框架,嘉宾纷纷表示全球基准框架的建立将提升不同国家地区报告的可比性,为决策提供更牢固的信息基础,但同时也需要克服数据可得性与质量等问题。
在COP27期间, G20领导人峰会也计划于11月15-16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马骏预计,G20领导人将在峰会期间批准通过可持续金融工作组提交的《2022年可持续金融报告》,其中包括G20转型金融框架。此次峰会成果有望成为继2016年G20就发展绿色金融达成共识以来,首次就发展转型金融达成的国际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