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融资+融物”的独特优势令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今年以来,融资租赁行业更加注重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能力建设,持续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深耕细作。本版今天推出一组报道,聚焦融资租赁行业在绿色金融、航空金融以及金融科技领域的业务拓展情况,敬请关注。
近年来,在推动绿色发展与规范发展的背景之下,金融租赁行业绿色转型、提质增效正在加速。金融租赁公司紧跟绿色金融发展趋势,深耕绿色租赁业务,开拓细分行业市场。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2021)》,金融租赁公司依靠自身灵活的业务模式、产融结合的专业优势和高度的市场敏感性,把握市场机遇,发挥“融资+融物”特色优势,持续加快绿色租赁产品开发和业务拓展,服务于我国“双碳”目标。
绿色业务投放快速增长
金融租赁公司开展绿色租赁业务的一大突出优势在于“以融物实现融资”的独特金融定位。《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家金融租赁公司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领域迈出坚实步伐,设立专门的业务部门与团队,重点关注绿色低碳领域的设备和资金需求,将风力发电、光伏电站、新能源汽车等作为业务投放重点。
各家金融租赁公司快速增长的绿色业务投放规模也印证了这一点。
国银金融租赁2022年中期报告显示,公司不断巩固集中式电站领域业务,大力推进工商分布式业务,提升绿色租赁业务开发落地成效。今年上半年,在清洁能源领域业务投放同比增长24.7%,开发落地新能源电站项目30个,新增装机总容量超过1437.2兆瓦。
江苏金融租赁则专门设立清洁能源事业部,绿色业务也有显著增长。2022年上半年,公司面向集中式光伏和风电、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户用光伏、多能互补等多个清洁能源细分市场,实现投放约58亿元,新增装机规模近3吉瓦。
据了解,交银金融租赁不断推动租赁业务向单晶硅、光热玻璃、电池片、逆变器、光伏胶膜制造、光伏储能、新能源动力电池、新能源充电桩和城市充换电领域延伸拓展,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其绿色租赁资产在公司租赁资产总额中占比达42.3%。
更多公司开始发行绿色金融债券
在资金端开展创新也是金融租赁公司发展绿色金融的抓手之一。
11月18日,国银金融租赁发行了首笔在岸人民币绿色俱乐部银团贷款,这也是金融租赁行业首笔基于中欧联合发布的《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报告——减缓气候变化》发行的银团贷款,为期3年,募集资金共18亿元,用于支持清洁能源领域的风电项目。
今年上半年,苏银金融租赁和华夏金融租赁在绿色金融债券方面也有了新突破,将分别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不超过50亿元和2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成立于2013年的华夏金融租赁为首次获批发行绿色金融债券,苏银金融租赁曾于2021年4月发行了全国首单非银机构“碳中和”专题绿色金融债券(债券通),发行规模为20亿元。
金融租赁行业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最早“破冰”于2016年,截至目前,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越来越多金融租赁公司开始发行绿色金融债券,以更充足的资金支持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项目的发展。
据《金融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河北金融租赁、华融金融租赁、长城国兴金融租赁、江苏金融租赁、苏银金融租赁、兴业金融租赁等公司在境内发行了绿色金融债券。
深耕清洁能源产业
从苏银金融租赁募集资金投放的项目分布来看,绿色项目投放余额达19.98亿元,存量项目共4046笔,其中分布在清洁能源产业的项目为4025个,生态环境产业的项目为14个,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的项目为7个。
从苏银金融租赁绿色项目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清洁能源产业是该公司重点布局的产业板块,其他金融租赁公司也不例外。
以江苏金融租赁为例,其在光伏领域,面向电站投资商、设备生产商和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出了“光易租”产品,面向厂商自建自用的屋顶分布式电站推出了“省电宝”产品,面向光照条件较好区域的个人用户推出了“顶E租”产品;在风电领域,面向产业链相关企业推出了“风易租”产品;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推出了“车易租”产品。
“我们在巩固光伏、风电、公交等传统优势领域的基础上,还积极探索垃圾发电、生物质发电、沼气发电、余热发电、洁煤热电联产、工业污水处理、新能源重卡等细分市场,在节能环保、绿色运输等领域拓展新的绿色租赁业务增长点。” 江苏金融租赁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据了解,交银金融租赁也围绕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创新并深耕“光伏+农业”模式,今年三季度为上海源烨新能源有限公司新能源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投放1.7亿元。
可以看到,随着近年来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金融租赁公司也主动参与到行业的变革中,与多家绿色运输、新能源车企、节能环保与固废处理企业合作,并借力产业转型升级,布局清洁能源新赛道,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在车辆换电租赁、新能源车辆租赁、分布式光伏租赁以及“锅炉+发电机组”设备租赁等方面实现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