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笔公正转型贷款落地。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了解到,该行在山西省大同市落地全国首笔公正转型贷款,为银行业探索公正转型金融、支持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转型金融产品多集中于债券领域,同时更多强调了转型目标、转型路径与转型金融产品的融合,对公正转型的关注并不多见。”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任玉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正转型贷款是转型金融领域的一次新的尝试,从产品理念、产品模式等方面均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支持绿色低碳转型成为下一阶段金融业的重点工作之一。8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持续支持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在业内看来,公正转型金融作为可持续金融和转型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关注对碳密集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公正转型的金融支持,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邮储银行探路公正转型贷款
公正转型是指向低碳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应防范转型活动可能带来的对就业、弱势群体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其核心内涵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巴黎协定》中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一致。
据了解,碳密集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公正转型领域通常难以获得绿色金融工具的直接支持,转型金融则可以有效补位。
邮储银行方面表示,该行按照《G20转型金融框架》,创新公正转型金融工具,支持碳密集企业低碳转型和公正转型。“此次公正转型贷款发放对象是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有限公司,贷款金额为1亿元。该公司以煤炭生产和火力发电为主业,贷款中的部分资金将在公司低碳转型发展过程中用于为员工提供轮岗培训、操作资格培训等,以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劳动水平、就业能力,从而实现劳动力的公正转型。”
据介绍,近年来,邮储银行持续探索转型金融,创新可持续发展挂钩融资、“可持续发展挂钩+能源保供”等金融产品,助力公正转型。下一步,邮储银行方面表示,将继续深入研究公正转型金融,创新公正转型金融产品和服务,保障碳密集企业在绿色转型发展过程中合理的融资需求,发挥国有大行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公正转型中的积极作用。
任玉洁表示,公正转型是发展转型金融很重要的一个方向。“从微观来看实现绿色转型的路径中产生的社会问题,包括工作机会损失、劳动力短缺、弱势群体权益等公正性问题,可能成为转型金融运用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而从宏观来看,转型可能导致的地区经济发展困境、能源短缺、行业性萎缩等区域和行业领域的宏观问题,也会和金融系统性的风险相联系。所以将公正转型纳入转型金融的设计,既是有效科学转型所必需,也是金融风险管理所需要的。”
转型金融探索提速
实现“双碳”目标,既需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项目,又需要强化转型金融,有序推动高碳行业和经济活动的低碳转型。做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是提高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质效的重要一环。
今年8月3日发布的《银行业ESG发展报告(2023)》显示,银行业绿色金融管理及绩效表现突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规模及增速均较高,带动社会碳减排效果显著,转型金融、生物多样性金融等方面也有相应的亮点实践。
目前,国际上对于转型和转型金融的概念已初步形成共识。转型强调的是一个过程,即某一经济活动或经济主体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转型金融是通过为经济主体提供融资以支持其实现转型的金融活动。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转型金融探索加速。
例如,今年2月,全国首单碳资产转型债券落地,主承销商为宁波银行和兴业银行。转型债券是指为支持适应环境改善和应对气候变化,募集资金专项用于低碳转型领域的债务融资工具。记者此前了解到,该笔债券通过票面利率挂钩碳资产收益率的结构设计,既实现了企业对存量碳资产的盘活,又满足了转型项目较低成本融资需求,为企业低碳转型发展拓展了融资渠道。
此外,建行湖州分行已经创新推出了《转型金融贷款业务管理规范》,为全国首个转型金融类贷款实施规范,首次以碳密集行业为重点支持对象,将绿色和转型相结合,为系统内外转型金融发展的探索提供了参考路径和经验指引。
而为有效防范转型风险,推动可持续转型,浙江省湖州市在国内率先制定《融资主体公正转型评估办法》,指导企业准确评估转型活动对员工就业、收入分配、供应链安全、物价稳定等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影响,制定潜在负面社会经济影响的应对预案,并提出缓解措施,确保公正转型。
然而,目前商业银行在探索转型金融的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挑战。
“当前我国转型金融尚处于发展初期,在部分地区和领域开展了从转型目录、转型产品、信息披露等维度的多方试点,虽然发展转型金融的市场空间很大,但仍然有一些关键的问题亟待解决。”任玉洁表示。
具体而言,任玉洁表示:“一是如何界定科学且有效的转型活动,这其中既有产业发展的问题,也有金融行业与实体领域间行业壁垒的挑战,比如如何确保产业转型的目标设定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是相吻合的、如何识别转型路径与转型目标衔接的风险、如何解决由于技术发生变革导致的原定转型目标滞后的情形等,这是转型金融发展面临的比较显著的挑战。二是如何监测与评估转型活动。在转型金融产品运用的过程中,如何确保经济活动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并取得阶段性的转型成果,是转型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这对于转型相关的数据监测、信息披露、科学性评估等提出明确要求,否则可能会出现转型金融未实现原定目标的情形。三是如何创新满足长周期转型需求的金融产品的挑战。技术的孵化及应用等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与转型创新的长周期、高风险相匹配的金融产品需求会有所提高,否则‘短贷长用’的风险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因此要切实推动转型金融发展,既需要多部门联动在方向上‘把好关’,能够提供有助于金融识别转型需求的原则或目录,也需要金融机构、市场第三方主体等在转型监测、评估等方面不断完善,同时还要调整传统的融资路径,推出有助于转型创新的产品。”
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看来,商业银行需要完善碳核算方法体系,对转型金融标准进行明确和细化,丰富转型金融产品,降低信息不对称,提升转型金融风控能力等。
“商业银行需要深入研究高碳等行业转型路径,根据经济主体转型路径,创新和丰富转型金融产品,并建立相应的约束激励机制。在转型金融风险防控方面,商业银行应建立和优化业务流程、科学考评机制,增强转型金融服务能力。同时,通过加强转型金融产品服务全流程管理,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服务效率,以及不断创新丰富风险缓释工具等。”周茂华认为。
未来,为了更好发展转型金融,任玉洁表示,商业银行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可进一步增强‘数字赋能、技术赋能’的能力建设,不管是绿色金融的深化发展,还是未来要实现转型金融的市场拓展,对数字化、信息化的运用都是不可缺少的,比如对环境效益的评价、对转型相关数字信息价值的发现等,否则难以实现金融创新所需的新的要素积累,同时也难以通过规模化的方式为更广泛的主体提供金融支持。二是进一步增强‘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服务机制,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转型效益很有可能是需要孵化后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后端才能出现的,因此不管是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还是从稳定效益的角度,与市场主体保持更长期的互动均是有必要的,这样才能更加系统地评估转型过程中的风险及潜在收益,实现更有效的产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