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绿研观点绿金动态行业资讯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中研解读 | 央行高度重视气候风险压力测试 银行业面临气候风险管理新要求

>2023-11-17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据经济学人智库(EIU)估算,气候变化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带来43万亿美元的金融损失,约为全球资产管理规模的三分之一。由于气候风险缺乏可借鉴的历史数据,涉及的风险期限较长,传统的风险计量工具难以发挥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压力测试成为评估气候变化和经济转型冲击的有效手段。这一方法在金融业也得到了普遍应用,通过模拟测试有效判断金融机构在特定环境或极端气候状况下的抗压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一、国际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实践与最新要求

2023年6月26日,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正式颁布《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IFRS S1)《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IFRS S2),准则对于金融业提出了特定的披露要求,对包括资产管理、商业银行、保险三个子行业设置了采用范围三计量温室气体排放的框架,同时要求披露主体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以评估其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

近几年来,世界多国金融监管机构开始逐渐重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许多央行开始探索针对银行、金融机构或整个经济体的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例如2021年5月,欧洲银行业管理局(EBA)发布首份针对欧盟银行的气候风险情景分析试点项目结果,分析对象为欧盟内10个国家的29家银行,重点在于量化银行对气候转型风险的敞口;英国央行2021年6月启动了气候双年度探索情景测试,评估英国大型银行和保险公司抵御气候变化相关转型风险和物理风险的能力;2021年6月,新加坡金管局(MAS)与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合作开展气候情景分析,评估气候风险对其外汇储备投资组合的影响。

二、我国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实践与相关要求

2023年6月,时任央行行长易纲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央行高度重视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工作,于2021年搭建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框架,组织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开展了针对电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航空、石化、化工、造纸等八个重点排碳行业的碳成本敏感性压力测试,此外,还结合区域经济结构和转型政策,组织部分地区银行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可以看出,组织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已成为我国央行绿色金融重点工作之一。2023年9月,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在采访中也指出,在碳相关的信息披露方面,对银行的气候压力测试也会成为重要的内容,各银行应该尽早开始能力建设。

早在2021年7月,央行发布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中提出,金融机构宜通过情景分析或压力测试方法量化环境因素对金融机构自身或其投资标的产生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开展情景分析或压力测试的实际情况或未来计划、采用的方法学、得到的结论、实际应用及相应的积极效果。

2021年8月到11月,央行组织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气候风险敏感性压力测试,评估我国双碳目标对银行体系的潜在影响。2022年2月央行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门开设了“探索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专栏,据该专栏介绍,本轮参试银行包括2家开发性、政策性银行,6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3家城市商业银行;针对火电、钢铁和水泥行业,重点对三个行业年排放量在2.6万吨以上二氧化碳当量的企业(参考生态环境部关于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的界定标准),考察碳排放成本上升对企业还款能力的影响,以及进一步对参试银行持有的相关信贷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水平的影响。

测试结果表明,如果火电、钢铁和水泥行业企业不进行低碳转型,在压力情景下,企业的还款能力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由于参试银行火电、钢铁和水泥行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不高,整体资本充足率在压力情景下均能满足监管要求。从测试开展情况看,碳排放信息披露程度低、数据缺口大是测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测试方法也有待改进。

三、银行业气候风险管理展望

从央行角度来看,下一阶段央行主要将进一步完善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方法。一是以更加贴合我国实际的方式改进压力情景和传导路径,提高测试结果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二是进一步拓宽测试覆盖行业范围,涵盖更多高碳行业,更加全面地分析我国金融体系气候风险敞口;三是探索开展气候风险宏观情景压力测试,更加系统地评估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带来的结构性、交叉性影响。

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角度来看,未来应将气候相关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授信评估体系,探索从部分业务线或行业着手进行压力测试,针对部分高碳行业和敏感因子率先开展气候与环境风险压力测试,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后,金融机构也将逐步扩大测试范围,优化测试方法,校准测试结果,根据风险测试暴露的问题有的放矢,不断提升自身气候变化相关风险应对能力。

特别地,我国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严格落实审慎监管,央行十分重视系统重要性银行管理和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提升,随着气候变化持续加剧以及“双碳”目标的推进,未来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可能将被要求定期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

2023年9月,央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开展了2023年度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认定20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包括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广发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其中国有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9家,城市商业银行5家,较上年度新增一家:南京银行。

系统重要性银行实现稳健可持续经营,金融体系整体稳定就有了坚实基础。在气候环境风险管理方面,系统重要性银行也有必要引领和带动其他金融机构制定相关计划和预案,开展压力测试工作,不断提升应对气候环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处理好减排与发展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优化金融业自身风险管理的水平以及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节奏和力度。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