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至2019年,全国节能环保财政支出2.4万亿元;截至2020年上半年,绿色信贷余额已超11万亿元,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规模达1.2万亿元,居世界第二……2020年底生态环境部举行的月度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透露,“十三五”期间我国初步形成以市场手段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动力机制;“十四五”时期,市场机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将更明显。可以预见,环保理念将给更多行业带来变革。
生态补偿机制不断完善
“十三五”期间,我国注重经济手段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创新与应用,初步形成以市场手段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动力机制。
从财政支出力度看,国家在财政支出方面,把生态环保、绿色发展作为重要的领域,每年都在增加投入,2016—2019年,全国节能环保财政支出2.4万亿元。同时,引导和撬动大量的社会资本参与到各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排污单位承担必要的污染治理与环境损害修复成本,并通过“多排多缴、少排少缴、不排不缴”的税制设计,发挥税收杠杆的绿色调节作用,引导排污单位提升环保意识,加大治理力度,加快转型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助推生态文明建设。2019年全年收入221亿元。电池、涂料列入征收消费税范围,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脱硫脱硝除尘环保电价补贴持续推进。
我国生态补偿机制不断完善,2018—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180亿元生态补偿资金推动长江经济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2020年安排10亿元引导资金推动黄河流域生态补偿。
2016年,人民银行等部门制定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这是指导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文件。四年来,中国绿色金融政策框架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不断丰富。截至2020年6月,中国绿色信贷余额已逾11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规模约1.2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
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徐必久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部将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加快国家经济政策与生态环境政策融合,运用经济政策推进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将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财政政策、深入推进绿色税制改革、健全环境治理收费政策、深入推进生态补偿、加大绿色金融政策创新等五个方面发挥市场机制在生态环保中的作用。
其中,绿色税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将对更多行业产生影响。“十四五”时期将推进PM2.5和臭氧的协同控制,由于氮氧化物、VOCs都是PM2.5和臭氧的重要前体物,所以国家要研究将VOCs纳入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采取税收优惠和电价优惠政策,激励钢铁、焦化、水泥、平板玻璃等非电行业超低排放,现在正在钢铁行业推进,还要对其他重点行业有序推进。研究新能源汽车的税收政策。与VOCs产生有关联的行业都需要考虑如何减少污染排放,将倒逼产业不断升级。
在绿色金融方面,国家将完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绿色发展基金等政策。推动上市公司、发债企业强制性披露环境信息。深化气候投融资领域专项合作,加强对国家自主贡献重点项目和地方试点工作的金融政策支持。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20年12月上旬曾表示,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将碳中和作为长期愿景,未来绿色金融将有更大发展空间。人民银行将以碳中和目标为约束条件,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标准;研究建立强制性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提高环境和气候风险的分析和管理能力;便利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绿色金融市场。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