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能源局十部委联合发布了《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以下简称《目录》)。《目录》以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印发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为基础,融合了绿色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于我国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录》的修订背景
发展绿色产业,既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力支撑,也是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多年间,我国各地区、各部门对发展绿色产业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绿色产业的发展壮大,但同时也面临概念泛化、标准不一、监管不力等问题。2019年2月,为厘清产业边界,将有限的政策和资金引导到对推动绿色发展最重要、最关键、最紧迫的产业上,有效服务于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政策,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能源局共同研究制定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
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日渐凸显,绿色产业面临着创新、升级、扩容等诸多机遇。政府部门立足当下、厘清主次、把握关键,着手修订符合中国经济社会最新发展状况、产业发展阶段、资源生态环境特点的新版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23年3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23年版)》(征求意见稿),2023年4月15日,征求意见阶段结束。历经数月的研讨与完善,《目录》于2024年2月正式发布,编制方同时配套了解释说明,对每个产业的内涵、主要产业形态、核心指标参数等内容加以解释。
二、《目录》的作用与意义
(一)《目录》是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
《目录》条目设置紧扣生态文明建设、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大战略,将重大工程所需产业支撑凸显出来。《目录》分类体现了引导绿色产业发展的思路,注重绿色服务、注重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瞄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安全等重大任务,着力提升绿色产业对推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系统保护的关键支撑能力,战略导向明显。
(二)《目录》是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标准体系的基石
《目录》清晰界定了绿色产业的具体内容,它不是一项具体产业政策,而是制定具体产业政策所依据的基础性、技术性文件。相关部门可据此制定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政策,精准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录》清晰界定产业内容,识别绿色产业、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解决了绿色产业概念模糊、标准不一的问题,有利于各地各部门推出更精准的绿色产业支持政策。
(三)《目录》为金融支持产业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
《目录》将作为各地区、各部门明确绿色产业发展重点、制定绿色产业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的主要依据,统一各地方、各部门对“绿色低碳转型产业”的认识,确保金融资本精准支持、聚焦重点,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真正的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有助于遏制部分“洗绿”“漂绿”项目以绿色发展名义寻求资金与政策支持,但各项资源并未真正用于绿色产业的问题。
三、2024年版《目录》与2019年版《目录》的区别
2019年版《目录》分为三级。一级目录包括6个产业,涉及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服务;二级目录包括了30项内容;三级目录包括了211项内容。
2024年版《目录》同样分为三级。一级目录包括7个产业类别,涉及节能降碳产业、环境保护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服务;二级目录包括了31项内容;三级目录包括了246项内容。
具体来看,在保持2019年版《目录》体例、架构、内容总体连续稳定的同时,各部门结合绿色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目录名称、结构、覆盖范围、产业内涵等进行了优化完善,进一步增强《目录》的指导性、实用性。与2019年版《目录》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一)调整目录名称,全面落实“双碳”战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我国已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目录名称由“绿色产业指导目录”调整为“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纳入了低碳转型相关产业,与绿色金融、转型金融工作更好衔接,充分体现了“双碳”工作导向。
(二)优化目录结构,更好厘清产业边界。2019年版《目录》中的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2类一级目录中均包含污染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的内容。《目录》将上述2类一级目录调整为节能降碳产业、环境保护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3类一级目录,相应调整有关二级目录、三级目录设置,使产业边界更加清晰。
(三)拓展覆盖范围,增补重点新兴产业。根据绿色低碳转型产业发展形势和特点,新增了温室气体控制、重点工业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绿色物流、信息基础设施、绿色技术产品研发认证推广、新污染物治理、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装备制造等一批新兴的绿色低碳转型重点产业,引导政策和资源支持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四)明晰产业内涵,强化法规政策要求。根据产业发展实际,更新完善《目录》各条目的解释说明内容,明确各类产业的具体内涵、最新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要求,强化先进性引领,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推动相关行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
四、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参与了《目录》的修订和印发。《目录》明确指出,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符合《目录》要求的境内项目、活动以及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等境外地区的项目、活动提供金融支持。在此要求下,金融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产业发展的着力点主要有:
(一)因地制宜、因业施策推动绿色金融创新
各类产业对于金融资源的需求各不相同,各个地区在经济条件、制造业结构、金融发展水平、绿色转型进程等多方面也存在差异,绿色金融工作的推进必须与地区和产业发展特征相适应。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支持绿色企业、绿色项目的绿色金融体系,鼓励产品服务创新,提高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投资、碳金融等多元化绿色金融工具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加强对绿色信用评级机构、绿色金融产品认证机构等绿色金融中介机构的培育。
(二)加快构建转型金融体系
为精准支持重点产业低碳转型升级,有必要构建完整的转型金融框架作为现有绿色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监管部门应在转型标准、披露要求以及激励措施等方面给出明确的要求和指引。金融机构可制定转型目录,设立专项转型金融产品,为目录清单内的转型企业提供优惠性转型信贷支持,既可以是增量贷款,也可以是存量贷款产品的转换,同时与担保公司合作,支持转型金融相关产品的开发,合理管控风险,切实降低转型金融成本,提升转型金融服务方案的可行性。
(三)以金融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转型
加快绿色金融数字化工具与平台建设,强化数字科技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应用,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支持,帮助环境效益项目进行投融资活动。打造“数字+绿色金融”模式,搭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企业数据库、项目数据库,依托数据分析结果为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提供差异化、定制化、精准化的金融服务。例如运用绿色金融大数据资源,通过研究分析碳账户、碳足迹等数据,创建对服务对象的精准画像。
(四)稳步推进“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工作
当前,绿色转型项目成为“一带一路”投资重点之一。金融机构应在《目录》指引下有效识别“一带一路”绿色低碳转型项目,促进“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提质增效。金融机构应重点关注绿色低碳转型产业项目,不支持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对于现有煤电项目要进一步做好风险管理。同时挖掘有关国家绿色转型潜力,在已有进展的基础上,优化对“一带一路”沿线清洁能源、环境修复等绿色低碳项目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