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绿金动态行业资讯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从“漂绿”到“绿色沉默”,碳核算制度如何助力行业走出两难困境

>2024-3-28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每年的今天世界各地有关组织都会通过多种形式,探访消费市场中存在的各种违法侵权行为,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其实,在“双碳”领域,有些企业也会存在虚假的绿色营销等行为,影响消费者体验和正当权益。

企业通过“漂绿”行为掩盖了其商品真实碳排放和生产情况,利用了消费者对绿色商品的需求,是对市场和消费者的一种欺骗。今年两会期间,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回答了新闻记者提出的有关“环评造假”的问题。他表示,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明确在企业环境监测以及在碳排放检验检测过程中,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

其中,碳排放数据作假就是一种常见和典型的“漂绿”行为,完善碳排放数据体系和制度对减少企业“漂绿”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和委员围绕加快碳排放数据体系建设、推进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全国碳市场等议题提交了相关议案和提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

碳排放核算体系不健全是企业数据作假和“漂绿”的根本原因

碳排放统计核算是企业进行碳减排的重要基础。同时,产品碳排放核算有利于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对产品开展低碳评价,促进企业加强碳排放管理,引导消费者实施绿色采购,最大程度上保障企业产品碳排放数据真实性、避免“漂绿”行为。

“双碳”目标提出后,各行业各领域对碳排放核算数据的需求快速上升。而国内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之前碳排放核算体系数据更新偏慢、核算口径不一、基础排放因子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也开始凸显,也为企业碳排放数据作假和“漂绿”行为创造了空间。

碳排放核算涉及方方面面,数据质量受客观和主观的多种因素影响。除了企业自身主观造假以外,多种客观条件也制约和限制着企业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如当前多数行业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行业碳排放计算模型,而不同生产工艺、原材料性质等均会影响具体的核算方法;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性不足等。

2022年,生态环境部便对4家机构碳排放报告数据弄虚作假等典型问题案例公开通报。中碳能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希诺新能源有限公司、辽宁省东煤测试分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机构存在篡改伪造检测报告、制作虚假煤样、报告结论失真失实等突出问题。

生态环境部提出将加快建立完善统一规范的统计核算体系,为“双碳”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基础保障。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公布《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提出要建立健全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制定重点行业产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碳排放核算方法。

从“漂绿”到“绿色沉默”,企业的气候转型面临哪些压力?

企业“漂绿”的背后有着现实商业利益的考量。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消费理念的普及,群众对绿色商品及气候友好型企业会产生额外的青睐,并可能对绿色产品愿意支付一定的溢价,金融机构也会对此类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融资便利。

在政策推动和市场激励的作用下,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愿意采取更多减排作用,推动企业和产品更符合政策和市场环保的要求,降低企业和产品本身的碳排放量,以更好满足政策要求和市场趋势。

但随着市场的完善,各国主管机构和消费者对企业“漂绿”行为容忍度下降,“漂绿”调查和监管力度加大,企业面临较大的处罚压力和商业损失,企业逐步对环境和碳排放数据披露维持低调姿态,并放宽了对供应链企业披露碳排放数据的要求,企业从“漂绿”逐步走向“绿色沉默”。

据瑞士碳咨询机构South Pole调研报告,来自12个发达国家的1220家大公司中,有23%的企业保持“绿色沉默”。公司依旧推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计划,但是向大众透露的意愿逐步降低。

2023年,苹果公司在新产品发布会上高调宣布全新 Apple Watch 系列表款中实现碳中和。苹果通过报告披露了该款手表从摇篮到坟墓的基准排放,减排措施包括替代使用回收或低碳材料、在生产过程和产品充电过程替代使用清洁电力、减少航空运输以及减排量。

但有环保组织便公开质疑,其产品宣称实现碳中和有“漂绿”的风险。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苹果公司以一个技术性的理由,停止推动供应商向社会公开披露工厂层级的温室气体数据。苹果公司没有对其供应链的碳排放情况进行充分披露的情况下,无法验证他们的产品是否真正实现产品生产环节的碳中和。

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核算标准,推动企业走出“漂绿”和“绿色沉默”双重困境

构建统一规范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规则和标准体系,可以为企业及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碳减排数据核算的良好环境和制度基础,也是提高企业碳排放管理能力、减少企业“漂绿”动机的根本措施。

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提出要为企业、机构提供统一规范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明确产品碳足迹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数据质量要求和溯源性要求等。到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建成一批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并推进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建设,为企业碳排放数据核算和绿色认证提供制度支撑。

同时,为推动企业积极应对气候挑战、加快生产经营活动绿色转型,避免陷入“绿色沉默”的境况,应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监管和要求。2021年5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印发〈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提出到2025年,要求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基本形成,并规定属于重点排污单位、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上市公司、发债企业等, 应当在年报等相关报告中依法依规披露企业环境信息。同时,上交所、深交所等机构和地方政府也逐渐把“ESG信息披露“纳入政策文件中,鼓励引导上市企业积极披露。

今年2月,沪深北交易所就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信披指引征求意见,进一步强化碳排放相关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应当进一步披露气候适应性、转型计划、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排措施、碳排放相关机遇等事项。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