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正持续探索绿色金融之路。近日,多家基金公司相继发布了ESG报告,在业内人士看来,ESG投资理念顺应了时代潮流,和我国高质量发展目标紧密契合,随着ESG理念逐渐融入到公司发展战略、投资流程中,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书写绿色金融大文章,30万亿体量的公募基金责无旁贷。
多家基金公司发布ESG报告
7月11日,《博时基金2023年度ESG报告》发布,这是博时基金连续第二年发布ESG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末,博时基金公募基金产品绿色债券投资规模为143.69亿元。除此以外,博时基金盘查了2023年度运营碳排放,今年6月注销排放5898吨,取得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颁发的《碳减排量注销证明》和《碳中和证书》。
无独有偶,创金合信基金也于近日发布了《2023年度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报告》,这也是该公司连续第二年发布ESG报告。据了解,创金合信基金搭建起涵盖战略层(董事会)、管理层(ESG业务委员会)、执行层(ESG牵头部门和各业务部门)的三级治理架构,确保ESG治理体系高效运作。
同样聚焦ESG投资,兴证全球基金发布《兴证全球基金2023年度碳中和报告》。根据上述报告,兴证全球基金2023年度经营活动温室气体排放量合计4038.54吨二氧化碳当量,公司通过国家自愿减排和排放权交易注册登记系统,购买足量的黑龙江密山林场(柳毛)风电场项目产生的CCER进行抵消,自愿注销量4039吨。
此外,2023年,兴证全球基金作为创始成员机构加入中国气候联合参与平台CCEI,出席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亚太圆桌会议,与行业共同推动ESG投资与绿色转型。同时,兴证全球基金也开展了投资组合的碳排放强度管理、厄尔尼诺现象投资影响评估等多项ESG研究工作,并将于2024年底前完成投资组合的碳足迹测算,在投资中积极关注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
将ESG理念融入投研流程
ESG投资理念正融入到基金公司的投研流程中,多家基金公司已自建评级体系。招商基金组建ESG研究团队负责ESG内部评级体系建设,推动1.0版本向2.0版本升级,并将ESG评级框架融入公司的投研平台。推进ESG研究与传统基本面研究的融合,帮助投研人员在做深财务分析的同时,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方面更全面地审视投资风险和潜在机遇。
博时基金也构建了ESG指标体系,具体而言,该体系目前包含3个一级指标(环境、社会、治理)、14个二级指标,以及相应的三级指标和四级指标。目前评分体系覆盖沪深交易所全部A股上市企业和2460家信用主体。同时,博时ESG评分评级体系的固定收益条线中,各信用主体的ESG评分引入了专家打分机制,由各行业资深研究员对打分结果进行复核,最终确定ESG评级结果。
ESG投资面临的一大挑战是数据的可得性和质量有待提升,为全面摸清企业面临的气候环境风险敞口,基金公司也在积极探索新模式。嘉实基金打造了ESG基础数据库,研发ESG-NLP舆情算法及系统,实现A+H股市场全覆盖、高频自动更新。同时,在风险管理上,嘉实基金的ESG数据库和舆情智能系统实现股票池ESG风险分级,设定ESG警示个股,出入池均需要履行尽调和审批程序。此外,嘉实基金也建立起ESG负面事件数据库及剔除机制,实现ESG动态分析和监控。
打造丰富的产品谱系
除了将ESG理念融入投研流程中,ESG主题产品也密集成立,从类型看,目前已涵盖主动权益基金、ETF、债券基金、REITs等。据兴业证券测算,截至6月30日,国内ESG基金规模合计3994.71亿元,产品数量为425只。
招商基金表示,公司先后发行设立沪深300ESG、中证光伏产业指数、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能源转型、碳中和主题等多只聚焦ESG的主动和被动权益型基金产品。目前还在持续储备可持续投资相关的主动和被动产品策略,旨在以不断丰富的产品谱系满足各类投资者对ESG理念的投资需求。
如何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已成为公募“掌门人”关注的核心方向。创金合信基金董事长钱龙海表示,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向高质量发展,以及“双碳”战略的实施和ESG生态系统的不断完善,ESG投资有望迎来持续增长,资本市场作为金融资源、人才资源等配置的主要场所,具有排头兵的作用,不可或缺。
在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看来,高质量发展目标和“双碳”战略孕育着巨大的投资和发展机遇,需要发挥金融支持作用。从博时基金的实践经验来看,ESG投资理念顺应了时代潮流,和我国高质量发展目标紧密契合,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外资公募同样十分重视在ESG领域的布局。富达国际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富达基金总经理黄小薏表示,随着监管出台更为明确的信息披露要求,相关底层数据会更加丰富,资管机构在推进绿色金融方面将更加积极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