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绿金动态行业资讯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绿色金融新思路:多元场景布局+精细化发展

>2024-9-24

绿色低碳转型顶层设计再出炉。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30年和2035年我国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目标,并再部署提升金融工具支持力度。

当前,绿色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成为金融业的重要发力点,如何支持绿色金融不断突破“瓶颈”、转型升级,一直备受关注。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发布全国首个绿色金融数字化转型计划——《重庆市推动绿色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以下简称《计划》),要求到2026年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深度结合,“科技+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的精细化、多元化发展路径逐步形成。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多家商业银行持续深挖场景建设,不断创新绿色金融精细化、多元化发展新模式,助力我国绿色低碳转型迈入新阶段。

打造绿色金融新场景、新模式

在推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绿色金融的新场景与新模式正成为引领转型的重要力量。

一方面,金融机构加强与实体企业和服务机构等合作,共同探索绿色金融业务新模式。例如,建设银行加强与全国及区域碳市场、北京绿色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机构的对接交流,促进清算、交易、咨询等方面合作;以碳足迹、碳配额、碳信用等涉碳权益为基础开展创新实践;积极参与国际碳市场,为外向型企业提供碳交易咨询和定制碳足迹指数等业务,为我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另一方面,绿色金融的产品创新力度不断提升。《意见》指出“丰富绿色转型金融工具”,进一步为金融机构支持绿色发展明确了方向。具体包括:延长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年限至2027年年末。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为传统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持。鼓励银行在合理评估风险基础上引导信贷资源绿色化配置,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持绿色信贷发展。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方式降低绿色债券融资成本。积极发展绿色股权融资、绿色融资租赁、绿色信托等金融工具,有序推进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创新。发展绿色保险,探索建立差别化保险费率机制。

近日,兴业银行合肥分行为安徽一家上市公司开立2.09亿美元涉外保函,助力其与沙特公司成功签约7.8GWh全球最大储能项目,项目并网运行后将有效提高沙特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打造全球绿色能源市场“中国名片”的重要成果。

据悉,由于项目投资金额大、交期短、运营期长,交易双方为增进互信基础、保障跨境交易安全及合同顺利履行,需要银行提供专业跨境金融服务。兴业银行发挥绿色金融专业优势以及广泛的境内外代理行优势,为该上市公司高效开立涉外预付款保函及履约保函,以实际行动支持高质量“中国智造”走出国门。

作为世界主要油气生产国,沙特于2016年提出“2030愿景”,并相继提出“绿色沙特倡议”“绿色中东倡议”,旨在以绿色能源转型为主要抓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众多中资企业凭借强劲竞争力积极布局,为沙特能源转型注入“绿色力量”。

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将积极服务“双碳”战略,发挥绿色金融领先优势,持续加大对国内企业“走出去”和共建“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探索绿色金融跨境服务新场景、新模式。

数字化拓展绿色金融实践赛道

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绿色金融破局的重要抓手,从近期发布的全国首个绿色金融数字化转型计划便能窥见一斑。

据了解,《计划》旨在以数字技术推动绿色金融服务更优、覆盖更广、体验更佳,打造绿色金融数字化发展示范样板,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按照《计划》要求,到2026年,构建起重庆绿色金融改革数字化核心平台,支撑绿色金融数字化发展的制度、政策、人才、机构、平台、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深度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技术应用更加广泛,市场主体获取绿色金融服务更加便捷高效,“科技+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的精细化、多元化发展路径逐步形成。

在深化绿色金融业务数字化创新应用方面,《计划》引导金融机构发挥自身优势开展错位竞争,运用联合建模、图计算、数据可视化、数字孪生等技术手段挖掘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股票等数字化综合应用场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建设绿色金融业务平台,与内部核心系统、信贷系统充分对接,实现线上化、自动化业务流程。鼓励开发绿色金融、转型金融专项展业工具,提升基层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为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数字化产品提供培育土壤,为企业和居民提供全要素金融供给、全生命周期的绿色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分析认为,在低碳发展大趋势下,加快推动绿色金融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数字化赋能后,将提高绿色金融服务效率,下沉绿色服务场景应用,拓展绿色金融实践赛道,助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实现。”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表示:“绿色金融数字化意味着绿色金融与数字金融的融合发展,对金融机构的能力集成、机制建设、产业认知以及风险的协同管理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杨海平看来,绿色金融的数字化转型是宏观经济与产业发展的根本需求。“从经济发展的前景看,产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趋势明显。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客观上需要绿色金融的数字化转型。”

《意见》也指出,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在电力系统、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建设运行等领域的应用,实现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

“绿色金融的数字化转型能够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自身的竞争力,也能够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的资金配置能力,从而为产业升级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杨海平表示。

如何有效推动绿色金融的数字化转型?杨海平认为,应该强化顶层设计。“金融机构应将一体化推进绿色金融与数字金融发展置于战略层面进行思考;深入追踪研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寻找切入点、发力点;将产业数字金融的产品与业务模式、绿色金融的产品和业务模式进行嫁接,结合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实际需求,推进融合创新。”

不过,当前绿色金融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仍存在一定挑战。“比如,由于统计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仍较低,绿色数据的质量、可靠性和完整性不足,对绿色金融产品设计和服务质效存在影响。此外,由于制度体系尚未健全,绿色数据信息安全和风险隐患仍不容忽视,要做好信息共享和风险隔离的平衡与保障。”吴丹表示。

吴丹建议:“金融机构要为绿色金融服务搭建好数字信息平台和基础设施环境,扎实做好低碳金融数据标记,不断探索可复制推广的绿色产品应用,在更广领域探索绿色金融数字化转型。要加快培育强大的‘绿色金融+数字技术’复合型人才队伍,这是提高金融机构绿色服务创新能力、实现绿色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