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新闻动态智库专家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束兰根: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实现多维度绿色变革

>2024-10-08

图片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的总体要求,对“完善绿色转型政策体系”进行了专章部署。如何进一步丰富绿色转型金融工具,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近日,围绕上述话题,南京大学新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副理事长、绿色金融专委会主任束兰根接受了《中国金融家》记者的采访。图片

束兰根

《中国金融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您如何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时代意蕴和深刻内涵?

束兰根:在时代前进与社会变革的洪流中,每一次重要会议的召开都如同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战略目标,这不仅是对新时代中国发展路径的深刻洞察,更是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好愿景的深情呼唤,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能的关键环节,是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

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就必须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实现多维度的绿色变革,本质上涵盖了生态、产业、社会等各项要素的内在联系,奠定了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向绿色化、低碳化、新质化转变的发展基调。一是产业结构绿色化。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能源结构清洁化。加快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高清洁能源比重,降低化石能源依赖,推动能源结构向更加清洁、低碳、安全的方向转变。三是生活方式绿色化。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环保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绿色生活风尚。四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这些已然成为一场长期深刻的发展方式变革。

《中国金融家》:《意见》的出台有何重大意义,主要聚焦哪些方面的绿色低碳转型?丰富绿色转型金融工具需从哪些方面着手创新?

束兰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但我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仍然面临着化石能源和传统产业占比较高、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等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意见》,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明确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实施路径,这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体现,又为应对现有挑战提供了思路指引,对我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双碳”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意见》主要聚焦空间格局、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生活方式、消费模式等领域的绿色转型,提出了一系列任务要求,并配套了相应的保障举措。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明确要求“丰富绿色转型金融工具”。这是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金融政策和标准体系”的基础上,中央关于绿色金融发展作出的进一步部署,特别强调了“转型”要素在绿色金融系统中的体现。丰富绿色转型金融工具,第一要创新标准制度,建立健全转型金融标准体系,为转型金融创新提供基础支撑;第二要创新产品服务,通过补贴红利、荣誉认证等手段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在转型金融领域创设衍生工具,开拓新业务,打造转型金融特色机构;第三要创新风险管理,以数字化技术赋能绿色信息披露与风险管理,鼓励发展绿色保险。

《中国金融家》: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束兰根:自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出台首个绿色金融顶层设计文件《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绿色金融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是绿色金融政策和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绿色金融被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列入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战略高度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基础标准《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更新出台,新增了“低碳转型”相关内容;《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二是市场建设趋于成熟。随着绿色金融市场需求的迅速增加,我国碳配额市场运行稳健并呈现进一步扩容趋势,核证自愿减排市场也已重启。三是绿色金融供给规模持续扩大,创新模式不断涌现。截至2024年6月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 34.8万亿元,同比增长 28.5%;绿色债券累计发行3.71万亿元,发行量位居世界前列;碳减排支持工具余额5478亿元,累计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1.1万亿元;绿色金融产品服务正在向转型金融、生物多样性金融等前沿方向延伸发展,相关信息披露与金融风险管理同步优化。四是国家和地方试点工作卓有成效。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和气候投融资试点为金融支持气候变化应对和绿色低碳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部分地区自主探索绿色金融地方试点,在绿色金融领域多个层面积极开展创新实践。五是国际合作日益加强。我国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与国际金融机构、多边开发银行、外国政府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同研究、联合融资等方式,推动绿色金融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发展。六是社会认知度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关注绿色金融并积极参与其中,绿色金融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绿色金融在我国新时期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发挥了显著作用。首先是支持能源结构转型。绿色金融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清洁能源领域,引导高耗能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在能源消费转型领域发挥着资金融通、风险控制等重要作用。第二是支持产业结构优化。绿色金融通过满足绿色产业成长和非绿产业升级的资金需求,支持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助推产业结构整体绿色转型,焕发产业可持续发展活力。第三是支持绿色科技进步。绿色金融是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技术进步的重要支撑,通过促进科技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助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第四是支持生态环境改善。绿色金融在减污、降碳、增绿、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持续发力,擦亮绿色底色,切实支持生态环境优化。

《中国金融家》:怎样把握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侧重点,如何推动二者有效衔接?

束兰根:转型金融和绿色金融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二者都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水平提高、支持经济社会低碳可持续发展而提供的金融服务。但其作用的侧重点不同:绿色金融旨在扶持绿色产业发展和绿色项目落地,而转型金融更倾向于促进高碳产业低碳转型。绿色金融涵盖的融资领域多集中在绿色产业,而转型金融更多着眼于棕色产业。此外,广义上的转型金融也包括支持“浅绿”产业向“深绿”产业转型。要清晰划分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侧重领域,就需要建立明确的标准体系及系列配套机制。

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需要总结提炼绿色金融发展的有效做法和有益实践,并将其运用到转型金融领域,这是提高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质效、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具体来看,一要完善标准体系,夯实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发展基础。借鉴绿色金融标准制定工作经验,逐步推出各类金融产品共同适用的转型金融标准;同时,以转型金融标准制定为契机,调整更新现行绿色金融标准。二要强化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要求。进一步健全企业碳核算体系,在成本可控前提下提高金融机构碳核算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三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体现政策连续性。健全对绿色转型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拓展绿色低碳转型评价结果应用场景,将评价结果与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支持政策相挂钩。四要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转型金融产品和市场,根据转型主体、转型阶段、资金用途等不同,研究开发有针对性的转型金融产品。五要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以地方先行先试推动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全局发展。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有益经验,支持有特色、有基础的原试验区升级,开展转型金融体系化创新试验。

《中国金融家》:传统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需要解决哪些难点?如何让转型金融的“标准”更具可操作性,更易落地落实?

束兰根:鉴于我国产业结构偏重工业、能源消费偏石化煤化、资源环境约束长期存在的国情,传统行业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仍然面临着一定困难与挑战。一是转型动力不足。企业往往面临短期利益与长期环保目标的冲突,且绿色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可能影响企业短期利润。二是转型模式不清晰。许多企业缺乏明确的绿色转型路径和策略,难以将绿色理念融入企业运营和发展战略。部分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标准尚不清晰,难以界定转型行为,也无法准确衡量转型成效。三是技术能力不足。绿色转型要求技术创新,但许多企业在绿色技术方面积累不足,技术创新升级难度大、周期长,缺乏专业人才和核心技术,部分企业在绿色技术研发方面根基薄弱。四是市场接受度不足。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市场尚未完全成熟,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接受度和支付意愿可能不足。五是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不足。虽然政策导向支持绿色转型,但具体实施细则、激励政策和法律保障仍需完善。六是资金面临相对性的短缺。尤其是对于高耗能、高排放的传统行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所需资金量大,企业可能面临融资难的问题。

推动转型金融标准切实落地,首先要从重点行业入手。当前,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研究编制煤电、钢铁、建筑建材、农业等重点领域的第一批转型金融目录,各地可根据地方产业发展实际,优先制定和施行金融支持重点行业转型标准,随着标准体系走向成熟,逐步拓展到其他传统行业。第二要强化转型活动相关信息披露,统筹协调推进绿色转型信息披露工作,进一步提升披露质量,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信息的核验与认证,为满足传统行业低碳转型的融资需求提供依据和保障。第三要建立转型企业库、重点转型项目库等载体。构建转型金融支持的各类主体信息库,并配套相应的管理系统,对接转型金融标准体系下的产业类目,有助于金融机构高效审核转型项目,并匹配相应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转型贷款及专项资金、转型项目担保等支持机制。

025-58182776